世界上有哪些国家自二战结束后迁都?

二战结束至今,已有20多个国家迁都,很多国家都在讨论迁都。迁都的原因集中在:从脆弱的沿海地区迁到具有战略纵深的内陆地区,如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缅甸等国。显然,安全是迁都的首要因素。迁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发展。比如巴西,迁都是为了首都的经济扩张,尼日利亚等国迁都是因为发展不平衡导致人口过度膨胀,资源和当地基础设施难以应对。

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亚斯州的一块荒地上选定了新首都的地址,并于1960年从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经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新都已经从一个十几万人口的小镇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多万居民的世界名城。如今,巴西利亚的GDP在拉美城市中排名第五,在巴西排名第三。人均GDP是拉美城市中最高的。巴西利亚作为20世纪后建成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没有历史遗迹,也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喧闹。但其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新颖独特的建筑和丰富的艺术雕塑,在1987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巴西新首都人均绿地100平方米,世界第一。它的开发一直被政府严格控制,城市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安置区”。为了保护“平面”的形状不被破坏,城内不允许新建居民区,居民尽量住在城外的卫星城。

由于过分强调功能分区,城市中的行政、商业、体育等功能区在节假日显得过于冷清,缺乏生机和活力,很多设计都有些“好看又不好用”。在巴西人看来,这不是一个理想的居住城市。巴西利亚绝对值得一看,但是一天就够了。大多数跨国公司的总部都不在巴西利亚,而是选择了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许多官员宁愿辞职,因为他们不想放弃里约海滩上的美好生活。

巴西享受了近40年新资本带来的红利。新首都建成后,巴西经济一度高速发展,创造了奇迹。但是很多问题不是迁都就能解决的。2014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如悬崖般暴跌,2015年,巴西经济陷入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衰退。面对金融恶化、货币贬值、失业增长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展开一场“经济改革”。巴西总统罗塞夫被弹劾停职180天,里约奥运会如期而至。巴西利亚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大概是想找个地方安静一下吧。

缅甸于2005年6月5438+065438+10月宣布迁都。官方的理由是“仰光是当年殖民统治者确定的首都,不代表缅甸人民的意愿。缅甸政府决定迁都宾马纳,是因为这里位于缅甸国家版图的中心,辐射能力强,有利于政府行政管理。”外界分析,缅甸迁都是因为担心美国的攻击。仰光靠近安达曼海。一旦被强大的美国海空军攻击,就无法撤退。它转移到宾马纳,依靠周围的丛林和山脉,进退有据,安全感大大增强,这使它获得了战略安全优势。也有人说政府北迁是为了解决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问题,而相信“风水”的人则认为迁都是遵循天象的安排。

新首都有了一个新名字:“内比都”。内比都是缅甸古语,意为“首都京都”。内比都位于仰光以北390公里,属于缅甸中部。从内比都再往北320公里就是缅甸著名的古都曼德勒。“内比都”位于八股山和本农山之间的西塘谷狭长地带,战略位置优越,北依群山,南靠平川。该市总面积为2,724.75平方英里,人口为924,608 (2006年)。主要居民是缅甸人。农业和林业是支柱产业。作为“和平之城”,拥有300万人口的仰光主要是作为经济文化中心而存在。

然而,缅甸迁都也带来了诸多不便。新首都的基础设施建设远不如旧首都仰光,相关的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生活、娱乐等社会服务设施也不到位。很多政府的中下层公务员还没有把“家”一起搬过来,忍受着“骨肉分离”的痛苦;驻缅外交机构大部分仍驻扎在仰光,与缅甸政府形成“孤立”状态,与缅甸政府接触、沟通、办事更加困难;缅甸的外国公司需要频繁往返于仰光和新首都之间,花费比以前多很多倍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按照规划,新首都的行政、军事、商业、生活区将相对独立,相隔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因此,新首都的规划面积比原首都仰光大9倍,建设至今未完成。最近去过新都的人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内比都还是老样子,冷门,冷清。很多街道都是空的,偶尔能看到几辆车。去内比都基本是办公室的事,必须联系各个部委才能去。”

出于安全考虑,哈萨克斯坦于20世纪90年代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至阿斯塔纳。隐藏的真相是平衡全国的生产力分配,打击俄罗斯族人口占多数的北方地区的分裂势力,以“扭转俄罗斯一个多世纪的殖民政策”,促进哈萨克人向俄罗斯族为主的北方地区转移。阿斯塔纳成为首都后,人口增加了两倍,目前有75万人。城市规划者认为,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上升至654.38+20万。那里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30岁。

阿拉木图的劣势是离南部边境太近,城市发展空间有限,而且处于地震带。然而,虽然阿斯塔纳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大量的国家投资,已经成为一个崭新的城市,但那里的生活成本很高,冬天的气温可低至零下50摄氏度。今天,阿拉木图仍然是哈萨克斯坦的文化和经济中心,也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人口是阿斯塔纳的近两倍。最近,哈萨克斯坦政府提出了将阿斯塔纳建设成为“地区金融中心”的口号。据报道,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将迁至首都,在哈萨克斯坦的外国公司也被要求在阿斯塔纳设立办事处。然而,游客认为,政治口号往往不是经济规律的对手。

韩国建设新行政首都主要是出于安全因素,经济因素也不容小觑。首尔占韩国国土面积的0.6%,但GDP却占了21%。大部分中央国家机关,83%的国企,91%的大企业,近50%的全国人口都在这里,导致房价高,教育资源紧张,交通堵塞。首尔距离三八线只有40公里,战略纵深极浅。朝鲜部署了数万门大炮,一旦战争爆发,城市将变成一片火海。更何况,总统府、国防部等中央机构都在朝鲜火炮射程之内,而据说在朝鲜火炮射程之外的江南区房价居高不下。

为了解决“大城市病”,韩国各大国有企事业单位也开始向地方分散。韩国决定将国务总理室等16个政府部门和20个附属机构搬迁至位于中部、距离首尔120公里的世宗市。世宗距离首尔120公里,但有时候开车来回要四个多小时。有通勤的公务员表示,“习惯了,但还是有很多不方便。”然而,两个首都并存,使得许多办理手续的政府官员和国民长途奔波于两个城市之间,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违背迁都的初衷。

首尔虽然集中了太多功能,但城市病突出。但是,把首都的部分功能迁到其他地方,只是意味着权力中心的转移,其他依附于权力的功能并没有被剥离。世宗去年地价上涨15.5%,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新都在首尔的老路上,几十年后,是一个充满疾病的城市。迁都不是解决“大城市病”的唯一选择。

迁都不是一家之事。两德统一后,迁都用了近10年。1991年,柏林以18票的微弱优势击败波恩,成为新德国的首都。直到1999年8月25日,德国总理施罗德才按计划搬进柏林临时总理府。根据迁都计划,不仅大量机构将从波恩迁至柏林,许多机构也将搬出柏林,如联邦行政法院、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等。许多人不愿意离开波恩。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政府还成立了职业交流中心。政府自然积极鼓励那些愿意随政府流动的官员和工作人员。为了尽量减少其经济损失,联邦政府提供了一系列补贴。

德国迁都是政府努力将原西德和东德融合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自两德统一以来,德国政府已向东部地区转移了约2万亿欧元的资金,但总体来看,德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与西部地区仍有较大差距。直到现在,德国东部的经济仍然落后于西部。东部平均失业率为12%,比西部高出近一倍。人均工资收入只有西方的85%,养老金差距更大。两地民众的心理落差才是更严重的问题。西德只有48%的受访者认为统一利大于弊,而2/3的东部居民认为自己被当作二等公民对待。

看看认真的德国人,近20年都没有摆平“迁都后遗症”。不按顺序迁都的人,根本不知道这是一场钱包丑的美丽烟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一些小团体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会放大当前的缺陷,夸大做出改变后的效果。其实他们想的无非是在变化的过程中寻找获利的机会。至于改变的结果,往往是由社会最底层来承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