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金融机构贷款诈骗?
一、根据贷款科目的性质,分为:
1,经济组织贷款
2、企业贷款
3.公共机构贷款
4.个人贷款
二、根据贷款资产质量(风险程度)分为:
1,正常贷款
2.关注贷款
3.次级贷款
4.可疑贷款
5.损失贷款
三、贷前调查的法律内容
(1)审查借款人的法律地位,包括其合法成立和持续有效的存在。如为企业,应审查借款人是否合法设立,是否具备从事相关业务的资格和资质,并查验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关注相关证书是否通过年检或相关验证。
(二)关于借款人的资信,检查借款人的注册资本是否适合贷款;审查是否存在明显的抽逃注册资本的情形;过去的贷款和还款;以及借款人的产品质量、环保、纳税等违法情况是否可能影响还款。
(3)关于借款人的贷款情况,借款人是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立了基本存款账户和一般存款账户;借款人(如为公司)的对外投资是否超过其净资产的50%;借款人的负债比例是否符合贷款人的要求;
(4)关于担保,如为保证担保,应考察保证人的资质、信誉和履约能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148条
当事人以欺诈手段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受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149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致使一方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另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被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150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胁迫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被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192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欺诈手段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266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