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信托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吗?

中信信托一款产品疑似无法正常兑付。

等了147天,投资人还是没有结果。

7月14日,北京投资人沈宇(笔名)向时代财经记者表示,3名投资人当天在北京总部与中信信托经理、律师等7人进行了线下沟通,主要围绕产品支付、解决方案等问题。

上述投资人表示“没有实质性进展,也没有承诺,但对方比较开朗。”

此前,7月13日,多名投资者向时代财经记者反映,中信信托2020年7月认购的深圳龙岗融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深圳龙岗计划”)部分产品无法正常兑付。该计划总规模为87亿元,剩余未缴资本约57亿元。

也有投资者向时代财经记者表示,部分产品的兑付指的是5%-18%的不同资金,但只是在今年4月11,从去年9月开始逐渐不计算利息。

7月13日,一位接近中信信托的人士回复时代财经称,“现在我正在努力处理此事。公司一直在和房地产公司沟通,也涉及到一些其他因素。方便第一时间向投资者公布信息。”

不过,该人士并未证实上述投资者描述的信息。

同日,中信信托某财富中心负责人向时代财经透露,“这个项目(深龙岗项目)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确实是临时违约。大家开始互相起诉。可能的结论是等待对方归还资产,但现在(房地产公司)因为市场困难,没有(资产)。”

参与线下沟通的沈宇告诉时代财经,“今天我问了现场的律师,对方说如果启动诉讼,大概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

根据投资人给出的产品合同,时代财经就该产品目前遇到的问题以及涉及的兑付问题,向管理该信托计划的两位监管人员发出了采访函,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回复。

交了10多万,房贷受影响。

多位投资者对时报记者表示,深圳龙岗计划是中信信托财富部认购的一款家居信托产品。另外,这款产品也是按照中信银行销售的,但是占比不高。

“所有项目有57亿元未支付资金,从去年9月开始计算利息。”7月13日,深圳投资者赵舟(笔名)向时代财经表示,在深圳龙岗计划到期后,他无法支付他于2020年7月从中信认购的300万元人民币。中信信托没有给出任何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中信信托7月12日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信息披露报告显示,计划资金余额为56。报告期内,已收到借款人还款资产2,987万元,相关信托权益已派发给投资人。

时代财经从投资人给的品牌推广书上了解到,深龙岗计划于2020年7月17日出售,期限不超过36个月。募集资金87亿元将投入深港国际中心的开发建设。

如果一切顺利,它将超越平安金融中心,成为深圳未来的“新地标”。

信托产品分为五类,ABCDE,期限从65438+2月到24个月不等。按照认购规模,产品A的年化收益率为6.7%-7.4%,产品B的年化收益率为6.8%-7.5%。以此类推,产品E最多可以达到7个品类。

自今年2月底以来,逾期风险逐渐暴露。

今年2月17日是中信信托、深圳龙岗融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294万元)的部分到期日。

16年2月,中信信托与项目方召开网上投资者会议,拟于到期日提前支付12元资金的10%及部分利息,利息总额为10%。剩余的82亿元将延至2024年。

实际展期方案为:2022年贷款本金的25%(截至15年2月59日)及部分利息,总利息约为20% 08万元;2023年偿还贷款本金的35%及部分利息,总利息约为24%至3200万元;2024年偿还贷款本金的40%和部分利息,利息总额约为2514万元。

但自2月16会议后,市场出现动荡,投资者逐渐迷茫。

赵舟告诉时代财经,“开会前几天,我的财务经理联系我,说货物可能有问题。”此外,上海、广州、杭州等地的投资者也收到了理财总监的提示。赵舟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么大的工程怎么会爆炸?”

杭州投资人张欣(笔名)告诉《时代财经》,“最初,展览计划是在2月16日的会议上确定的。按照这个数额,我们认为一天多支付654.38+00万元是可以接受的。但3月3日左右,中信信托告诉投资者,这个(付款计划)不算,货物进入验货期,大家都很疑惑。”

鉴于“考察期”,时代财经从中信信托3月3日发布的公告中获悉,2022年2月17日,项目方未按承诺足额支付信托项下到期账款,而是每个工作日逐步将资产支付给信托计划。受托人觉得逐步降低融资敞口有利于推动项目背后的资产重组。因此,根据受益人利润最大化标准和信托合同中的相关承诺,受托人公告信托计划,进入检查期。首检期为2022年3月4日至5月31。观察期内,受托人应根据还款制度和每个工作日的还款目标,督促对方落实还款责任。

但很快,该计划也在“考察期”宣告失败。

4月29日,中信信托发布公告称,3月4日至4月18日,项目方* * *向信托计划支付3800万元。但是从4月18开始终止转账,因为收款少于预估金额。中信信托仍在公示中表示,将尽力再次寻找各种风险解决方案,不排除采取进一步措施的可能。

但投资者对中信信托“采取进一步措施”的心理并不认可这种说法。

根据时代财经的采访,投资者的核心诉求是中信信托没有履行其作为受托人的职责,期望其对各种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

许多投资者告诉时代财经,“这封信和服务都不到位。中信办电话打不通,必须通过官网热线转,信托主管也联系不上。”

投资人段宇(笔名)陈述,“前几天和理财经理沟通,询问今天涉及的一些借款公司,中信信托是否向法院提交了最大限额。对方说没有。从常理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快速的决定,但中信信托至今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主管居然说大家(中信信托)要互相配合,这让我很生气。”段誉说。

7月13日,一位接近中信信托的投资者回复时代财经称,“信托公司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也和房地产公司沟通过,但涉及到一些其他因素。方便第一时间向投资者公布信息。”

当天,时代财经以咨询的名义致电中新信托财富中心,一位主管透露,“这个项目(深龙岗项目)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确实是临时违约。大家已经开始互相起诉了。可能的结果是等对方还款,但由于市场问题(房地产公司)没有(资产)。”

从2月17,部分商品逐渐到期,到7月14,中信信托与投资者见面,已经过去了147天。

投资人李楠(笔名)* * *认购约654.38+00万元,影响了她的生活。

“我已经84天没有收到一分钱了,但是贷款银行不会停,孩子的学费要交,老人的治疗费也不应该欠,”李楠说。“本来答应的时间还了利息,家里就够了。现在都‘锁’了。”

她还感叹,“疫情期间,大家的收入都受到了影响,压力真的会很大。没想到买了信托想要点利息变成家庭理财了?”

段誉认缴了300万。他告诉时代财经,“现在家里生病了,等着钱做手术,孩子还要上学,所以周期很紧。”

另一种商品是预付货款?

时代财经注意到,尽管深圳龙岗项目已经出现风险,但中信信托涉嫌在今年3月31日提前结算另一个项目——招商大运信托项目(以下简称“招商局大运”)。

时代财经了解到,招商大运成立于2020年4月27日,官网中信信托于今年3月31日发布清算报告。

有投资者告诉《时代财经》,“他们的问题是招商局大运会项目和深圳龙岗项目有没有关系。为什么这个能早点解决,我们不能?”

根据时代财经从投资者处获得的录音,以及中信信托监事的陈述,该监事在沟通中称,“除深圳龙岗项目外,任何人没有义务为了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发布其他(项目)信息。”

据时代财经介绍,深圳龙岗项目的资金投向深圳深港国际中心,深港国际的开发商是一家名为新里程实业的企业。公开资料显示,新里程实业2020年向中信信托申请3年期贷款6543.8+0.5亿元。截至2020年末,贷款金额65438亿元,未完成相关担保。

时代财经发现,2017 12一家名为福建新里程投资的公司,在239的基础上,拥有深港国际中心综合体项目43亿元国有建设用地。该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大云新城核心商务区。该项目称,该地块计划建设600米高的地标建筑。福建新里程和新里程实业的大股东是同一家房地产公司。

深港国际和大云属于同一个项目吗?

一位投资人告诉时代财经,“大家和中信信托首席手机确认,招商大运城项目是招商银行发售的6543.8+05亿元的深大云贷款项目。可以肯定的说,招商局大运信托计划也是由深圳龙岗项目经理和团队运作的。”

换句话说,如果新里程实业的654.38+0.5亿元贷款与中信信托销售的招商大运计划是同一个项目,那么招商大运计划应该在2023年4月到期。中信信托为什么会在今年3月底落定?

由于投资人的上述说法,时代财经无法获得大云投资的详细项目信息,也无法在公共资源中找到关联性。与此同时,中信信托无法回应时代财经的采访请求。

看2021,中信信托收入和利润增速较去年有所放缓。

根据财务报表,中信信托2021的收益为85。与2020年的870年相比,分别为875亿元和4500万元,下降1.8%。股东净利润35亿元,比380 2020年下降9.2%。

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21年末,其信托资产余额为9788亿元,跌破1万亿元,同比下降20%。2021,中信信托新增信托项目225个,实缴信托规模3300亿元。信托资产主动管理信托资产,占比73%,包括基础设施、金融体系、文化科技、工业制造等行业。

此外,财务报表还提到,中信系统信托、保险信托、慈善信托服务客户3600余家,委托财产近560亿元,同比增长13%。/feed/cefc 1e 178 a82b 9013 BC 5 FB 34 af 1c 007d 3812 efed . JPEG?token = 7 BF 59 fa 9 ad 9 ee 5 f 888 e 9540 ef0f 33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