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在深化两税征管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在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两年中,重庆全面落实中央下达的62项改革任务,同时以业促税,让纳税人有了责任感和获得感。

两年来,以建立健全地方税体系为目标,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先手棋”,以全面深化征管体制改革为“突破点”,不断提升税收治理能力,重庆国税、地税改革驶入“快车道”,中央确定的62项改革任务全面落实。

重庆地税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以规范管理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简政放权,清理政策性文件,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废止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税收规范性文件59件;清理审批权限,将所有减免税和资格确认事项由事前审批调整为事后备案管理,仅保留4项税务行政许可事项;简化管理层级,取消房产税等7项审批权;简化资料报送,通过税务身份认证的纳税人免报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办理许可认证涉税事项,不再需要提供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全面实施68万户商事主体“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两证合一”一体化改革。

建立了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重庆地税备案事项全部下放到区县税务局实施,173项由机关根据申请事项前移至办税服务厅“一个窗口”受理。在市区两级设立专业风险管理机构,统筹税收风险的扫描、推送、核查和排查,切实提高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统一税收执法尺度。推行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规范7大类53项税收违法行为的执行基准,做到执法有一把尺子,处罚有一个力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查制度的实施,开辟了阳光执法的“新模式”,使税收执法彰显公平正义。

建立了现代税收制度。重庆税务机关建立了涉税信息共享机制,联合发改委、工商、财政等38个涉税信息交换部门,明确了105涉税信息共享管理清单,落实了具体交换路径,让“大数据”为税收工作提供支撑。

从“智能办税厅”到“电子税务局”,再到纳税人信息“一次提交多次使用”,重庆地税依托电子征管档案,实现纳税人提交电子档案全市共享,解决跨区域征管问题,减少纳税人重复提交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化实现“数据多在网上跑,纳税人少在路上跑”,建立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体系。

2017,11,重庆市地税局推出电子税务局网上审核平台,纳税人可在此办理涉税事项,集基础信息采集、税收优惠备案、税务行政许可等事项、电子公文传输、时限流程查询、纳税人提醒等功能于一体,减轻纳税人负担,提高办税效率,增强纳税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以存量房交易税制改革为例,成功开发了存量房交易网上纳税申报系统,实现了交易申报、价格评估、计税、减免判定等“一体化”的效果。通过线上线下协同,重组了办税流程要素,前台办理业务平均时间由20分钟大幅压缩至5至7分钟,纳税人平均等待时间由1小时23分钟缩短至65438+。

依托“金三税系统”和互联网,重庆税务机关主动为当地企业解决了信贷、融资等诸多问题,推动了分行业收税,从根本上培育了税基,扩大了税源,促进了重庆经济发展。

重庆地税将企业法定代表人、自然人股东等纳税人纳入信用评价范围,初步建立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系统和相应的大数据。2016年度,对18000户纳税人进行信用评价,评定A级纳税人2610户,曝光税收违法“黑名单”29个,成功追缴税款2000余万元。

针对部分企业融资难、贵、慢的问题,重庆市国税局、地税局搭建“重庆税银互动服务平台”,推进“信用信息互认、银税互动”服务,推出“税易贷”等融资产品,优先为守信企业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

志成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兴的制造公司。在纳税信用评级中,公司一直是A级纳税人,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信誉。银税合作为企业的扩张和再生产创造了畅通的融资渠道。目前银行授信额度6543.8+08亿元。

截至目前,重庆地税“银税互动”项目累计发放贷款53.29亿元,惠及企业8782家。纳税人更加珍惜税收抵免,纳税遵从度不断提高。

对于信用好的企业,重庆地税会在关键时刻“搭顺风车”。华森药业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申请上市发行股票。但由于个人股东在将未分配利润转股时会涉及巨额个人所得税,股改时承担不起。荣昌区地税局了解情况后,及时召集相关部门进行讨论,最终批准其个人股东五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使公司上市得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