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带你了解,家族信托是财富传承还是新骗局?
父母的爱子为之深远。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曾经只流通于少数人手中的家族信托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父母的“远谋”。
最著名的是2008年沈殿霞的家族信托。香港著名艺术家沈殿霞因肝癌住院。沈殿霞知道他很快就会死去,所以他决定用他所有的财产建立一个家庭信托。据香港媒体估计,沈殿霞留下了约6000万港元的遗产,其中包括房产。近年来,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大大增加了。如果换算成现值,这笔遗产从6000万涨到了近1亿港币。设立信托的原因是女儿太小,继承的巨款会被挥霍。
无独有偶,梅艳芳也加入了家族信托。2003年,梅艳芳将房产现金等部分资产委托给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管理,每月支付7万元给梅艳芳母亲作为生活费,直至母亲去世。
此外,据媒体报道,SOHO中国潘石屹、龙湖地产吴亚军等多位中国富豪早已成立家族信托。特别是龙湖地产,可以避免掌门人婚变的影响,也得益于家族信托。
家族信托作为监管鼓励的信托原创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中国自然进入大众视野,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被称为“可持续的母爱”。从制度上看,近年来信托公司业务转型,家族信托成为各家信托公司业务发展的必争之地。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家族信托存量规模已达3494.438+0亿元;2022年6月5438+10月,月度家族信托规模增加128.99亿元,环比增长33.54%,创近一年来新高。
家族信托是财富传承还是新骗局?
随着信托机构的转型,家族信托虽然迎来了快速发展,但市场评论褒贬不一。
2020年,媒体曝出华东某信托公司将不良资产、爆款项目放入客户家属信托,导致流动性风险,引起市场轰动。
具体来说,信托公司利用家族信托更灵活的操作空间,在处理风险项目的过程中,与普通投资者进行公正交易,承接相应的风险项目。相关转让记录显示,该信托公司在同一天内两次将600多万股转让给同一个家族信托产品。其中,一家涉及大量信托融资的房地产公司出现在多家家族信托的资产池中。甚至有信托公司人士表示,就在房地产公司公开曝出问题之前,市场正为之担忧的时候,信托公司的家族信托产品还是配置了部分资产。
随后,信托公司负责人公开表示,承担主要是一种过渡性安排,尚未导致实质性后果。
再往前追溯,这种案例并不少见。据265438+20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有投资人通过购买普通信托的方式向该项目投资约3000万元,但项目违约后,该公司只是赎回了其他投资人。这位投资者情况特殊。当时他刚刚在这家信托公司成立了家族信托。家族信托成立后,公司在未明确告知投资人的情况下,将3000万风险项目的信托份额转让给客户的家族信托。如果转让后,后续自有资金无法衔接、置换、退出,或者公司团队、领导发生变动,不再按照既定计划继续经营,可能会出现实质性亏损。
上述信贷公司的运作,让信托市场受到投资者的质疑。家族信托产品靠谱吗?
华东资深业内人士告诉元财经,“造假是不可能的。每一个正规的信托机构都受到国家严格的监管,而且这几年国家监管力度一直在加大。如果现在发生这种造假,无论是机构还是责任人都会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但家族信托的核心并不是完全依赖信托公司的完全托管,而是将家族信托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委托人手中。”
家族信托是指高净值人群委托信托机构代为管理和处分家庭财产的信托计划,其目的是实现富裕人群的财富管理和子孙后代的福祉。
与其他财富传承工具相比,家族信托在信托计划中投入的财产是独立的,无论富人离婚、破产或死亡,家族信托计划中的财产都会独立存在。而且,委托人可以通过合同设定多样化、个性化的继承条件。此外,通过特殊的财务安排,可以利用家族信托规避高额的遗产税费。
家族信托的本质也决定了它可以完成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财富传承任务,对未成年人也有相对稳定和持续的保护。
但业内人士强调,家族信托不像理财或股票那样灵活,信托不能马上成立。家族信托不仅要考虑委托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财产、年龄、婚姻状况,还要关注设立信托的成本和风险以及受托人的专业水平,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机构进行委托。此外,如果受托人能够证明自己已经勤勉尽责地实施了有效管理,投资损失是由市场波动造成的,财产损失由财产委托人承担。
从国家层面来说,我国也在逐步完善信托市场的相关制度。全国政协委员、原证监会主席肖钢在2021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建议,从修改信托法、建立支持家族信托的基础设施、出台信托法司法解释、加强监管四个方面完善信托制度,推动家族信托的实施。202112年初,该提案收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详细回复。业内人士认为,人民银行的批复为家族信托业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引领方向。
信托频遭雷劈,家族信托会“吃锅”吗?
在网上随便做个关键词搜索,就能搜到近百条关于信任风暴的新闻。回顾2020年至今,集合信托产品违约近500起,涉及金额超过2700亿元,其中包括新时代信托、四川信托、华信信托、安信信托等公司信托产品大量集中违约,涉及违约金额巨大。
7月13日,四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信托”)单日4次被列为执行人,执行标的总金额为26281.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判决书透露,四川信托股东宏达股份有限公司、宏达集团挪用信托项目资金可追溯至2013,涉及6项固有业务、23个信托项目。
2021年3月,四川银保监局开出信托业史上最大罚单,四川信托因13违法事项被罚3490万元。一年后的2022年3月,四川银保监局公布了关于四川信托的17罚单。
另外,7月3日。北京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两份民事判决书显示,程女士作为B1的受益人,于2017在某信托认购了两款总额为8000万的信托产品,但后续信托未尽到补仓义务,导致产品出现巨额亏损。最终程女士的8000万只分配了信托利益约394万。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头部信托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力团队、资产配置框架和内控体系,因此也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家族信托往往服务于资金相对较大的家族客户,是一种长期服务,所以风控的严格程度要比市面上的其他产品更加谨慎。”知情人说。
《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20-2021)》显示,根据信托业协会调查问卷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家族信托资产主要配置于信托公司自有产品,其次为其他金融产品和进口信托产品。在信托公司自有产品的投资上,家族信托投资于公司自有固定收益产品的规模为34.51.5亿元,占比64.43%,其次是投资于其他非信托类金融产品(主要是银行理财产品、私募基金等。)为65.438+0.0531亿元,占比65.438+0.966。
从上述报告中不难发现,我国家族信托资产的配置正在多元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外贸信托副总经理马绍靖也公开表示:“我们真切地感受到,FOF产品已经成为家族信托越来越重要的配置方向。家族信托久期长、追求稳健、继承性强等特点,与FOF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优势非常匹配,因此这种趋势性变化或许可以说是必然的。同时,基于自身的资产配置能力,FOF商业还可以为部分家族信托设计定制化的FOF产品。”
建信信托信托业务总监沈志强也在公开场合提到,家族财富的管理会从单纯的资金信托或者固定收益类产品逐渐转向未上市公司股权和大类资产,未来这条路应该会越来越宽广。
元金融注意到,资管新规正式实施以来,信托业的高质量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实践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监管部门一直在加大对信托业的监管力度。比如,当前实施的“两压一降”,即融资业务持续压降、金融同业通道压降和表外风险资产处置压降,也为信托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此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信托法》的修改完善、信托业的转型、家族信托等问题受到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南科大代理副校长李晶提出,虽然信托资产结构不断优化,业务结构转型初见成效,但信托业务创新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