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肖春油气田?

肖油田位于北纬28度10至东经124度40分50分至125度20分之间。台湾省东北部193.65左右?位于东海西湖凹陷区,由肖春、残雪、断桥、天外天等四个油气田组成,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

专家估计,东海油田蕴藏着250亿吨石油,相当于中国去年3亿吨石油总消耗量的80倍。加上预计超过8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东海油田足够中国使用80年。

在中国和日本的东海冲突中,钓鱼岛距离日本1000公里,但距离中国大陆不到500公里。肖春油田只在日中中间线的中国一侧。

中国经不起断臂死肩。中日石油角力的背后。

当落后国家赶上发达领先国家时,领先国家应该如何反应?

这两年中日在能源领域角力,几乎到了一分钱一分货的地步。安达线和安娜线的明争暗斗只是一个开始,最近围绕东海油气资源开发权的激烈争执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中国是近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势头最好的国家,而日本仍然是东亚第一经济大国。中日之间有一种天然的竞争关系。中日这样的两个邻国之间的任何争端,都绝不会局限于纯经济利益。在中日能源争端的背后,无疑还有一些更重要的问题。

日本在东海挑起油气争端。

浩瀚的东海突然成为中日争端的焦点,源于《东京新闻》发表的几篇报道和评论。

2004年5月28日,《东京新闻》发表题为《中国在日中边界海域修建天然气开采设施》和《日中新悬案》的文章,称该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已经开始在非常接近“日中中间线”的中国海域修建天然气开采设施,“担心资源被垄断”。报道称,中国“肖春”天然气田的开采设施距离中日“中间线”仅5公里。报道称,由于肖春天然气田的建设,东海实际上可能成为“中国内海”。文章还称,中国在“-中国中间线”附近组建大型油气勘探设施群“只是时间问题”,这显示了“中国向东海扩张的热情”。7月7日,日本政府从冲绳那霸派出一艘悬挂挪威国旗的海洋调查船前往东海,引起了中国的密切关注。

春晓气田群位于浙江宁波东南350公里(约190海里),是中海油和中石化合作开发的项目。中国早在1995就在这里试采成功,现在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按计划年底完工。建成后,天然气将通过海底管道输送到宁波。据日方称,距离日本专属经济区约5公里。由于海底地质结构的特点,中国油井可能通过吸管原理吸走日本的油气,损害日本的潜在利益。因此,一再要求中国政府提供东海油气资源储量和开采数据显然是不合理的。

中国不能再有一个断臂断肩了。

古人云:得一县,有开疆拓土之大荣;失一县,断一臂,死一肩。当今世界,虽然不再有待开发的领土,但仍有待开发的“专属经济区”。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个国家对其领海及领海以外的水域的自然资源拥有主权和管辖权,称为专属经济区。其向海洋延伸的宽度不得超过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200海里。东海最宽处只有360海里,所以中日之间似乎存在至少40海里宽的争议海域。

1982年,日本提出在争议海域中间划一条线的方法是一国一半,也就是日本所说的“日中中间线”。但这一方案早已被中国拒绝,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了以大陆架原则建立专属经济区的另一种方法。根据这一原则,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应该在其大陆架之内。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根据其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包括除领海以外的大陆边缘外缘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还规定了切断大陆架的标准深度为2500米。

中国和日本都很清楚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东海大陆架是一个宽阔平缓的大陆架,向东延伸至冲绳海槽。冲绳海槽深度为2,940m,超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2,500m的标准,是中国大陆架和琉球群岛大陆架的分界线。因此,冲绳海槽以西的整个东海,包括钓鱼岛所在的海底,都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自然属于中国的专属经济区。早在1958年,我国就开始了全面的海洋地质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宣布对东海拥有主权。即使按照日本的“日中中间线”,春晓气田也完全属于中国,与日本无关。

中国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割地赔款的痛苦,但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了。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和专属经济区,如同厚实的肩膀和向外延伸的两臂,绝不容忍别国刀削斧劈,饱受断臂死肩之痛。

中日油气争端隐含着重大问题。

中国和日本都有能源短缺的问题。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稀缺,石油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自1993以来,中国一直是石油净进口国。去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到2030年,进口石油占中国石油总需求的比例将从目前的34%提高到80%以上。

两者都是能源,但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面临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日本早在19年底就是帝国主义国家。100年来,除了欧洲和北美,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欧洲国家的几个前殖民地,只有日本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从某种程度上说,日本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是因为它在历次战争中对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进行了掠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得到美国庇护,从废墟上重新站了起来。今天,日本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对日本来说,能源问题本质上只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利益问题。石油和天然气与木材、钻石、铜和其他重要金属矿藏一样,在日本看来属于“掠夺性资源”。

对于中国来说,保证未来的能源供应关系到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古国。在过去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长河中,中国只是在最近两三个世纪才逐渐失去世界领先地位。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中国在失去原有优势的同时,已经开始了实现复兴崛起的历史进程。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确切地说,自1894+65438年甲午战争失败以来,日本人民一直处于复兴和奋进的历史进程中。这一进程在过去的20年里步入正轨,跃上了一个新的阶段,爆发了巨大的影响力。

根据英国航运调查公司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球新造的8万吨及以上大型货船有33艘。中国经济对航运能力的需求,以每艘船一年航行7次计算,相当于35艘货轮654.38+0.5万吨。由于以中国为中心的货运需求迅速膨胀,国际航运业的运价飙升,大型货船日租金从2万美元左右飙升至65438+万美元以上。高盛去年6月5438+10月发表研究报告,预测中国GDP将在2005年赶上英国,2010年之前赶上德国,2015年左右赶上日本。虽然这只是一个预测,但世界已经感觉到这样的愿景并非遥不可及。

早在1758年,英国哲学家大卫·丹格尔德;休谟提出了一个问题:当经济落后的国家赶上发达的领先国家时,领先的国家应该如何反应?休谟指出,领导者“把后来者扼杀在摇篮里”是一种“本能反应”。但是,我们相信,一旦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正轨,尽管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将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