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梁素海过去污染事件的比较

20世纪90年代,乌梁素海的湖水主要来自河套灌区总干渠的灌溉余水(即黄河水)和山洪补给水。不仅水质好,鱼类资源也极其丰富,有鲤鱼、鲫鱼、鲢鱼、草鱼等20多种鱼类。它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二大渔场,年鱼产量超过500万公斤,其中黄河鲤鱼占一半。

那时的渔民可以从湖里舀一盆水来煮鱼。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纳了河套地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其实如果只是农业排水,对乌梁素海的污染不会很大。

这就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乌梁素海,被誉为“塞外明珠”。2008年5月,乌梁素海出现黄藻,面积8万多亩,持续近5个月,覆盖核心区水面,严重污染水体,引起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

2012年5月,我又去了乌梁素海。除了黄藻,乌梁素海的大部分水面已经被芦苇覆盖。整个湖区的水质又黑又臭。根据巴彦淖尔河套水务集团提供的资料。这里的水质常年“劣五类”,不能喝,不能浇水,甚至不能用皮肤接触。

在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格萨尔核心区,黄藻面积较大,几乎覆盖了公路两侧的水面。黄藻是一种生长在湿地的藻类植物。当温度适宜,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时,迅速生长扩散,覆盖水面,可对水生植物、鸟类、鱼类造成致命伤害。

水面上漂浮着塑料瓶、无数死鱼等各种垃圾。很多地方都在起泡。在不到1米的水深下,土豆等多年生沉水植物枝繁叶茂。水面上到处都是黄色的海藻。这里芦苇疯长,甚至在景区栈桥的木板间钻出一丛丛芦苇枝叶。堤上到处都是有毒的蚊蝇。咬一口,肿包几天不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