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雅环音像制作有限公司《630剧场》
自开播以来,630剧场先后制作了《中国餐厅》、《抬头不见低头见》、《律师事务所》、《欢乐街》、《马姐姐》、《一个网虫的日记》等情景喜剧。
《闲人马大姐》以一个下岗女工马大姐(蔡明饰)的平民生活为素材,在父母的琐事中加入喜剧因素,以轻松幽默的态度去理解生活。这也让“闲人马大姐”获得了不少“回头客”。
2000年8月18日起,“630剧场”每周五、六、日晚推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肥皂剧《幸福街》。该剧脱胎于在英国播放了40年的肥皂剧《加冕街》。它基于电视上的虚拟生活社区,幸福街,展示各种人物和生活,延续无尽的故事。在借鉴国外肥皂剧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如何根据中国国情、中国普通人的生活状况、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对其进行“本土化”,是《幸福街》能否被观众接受的关键。开播之初,《幸福街》收视率一度低迷,与同期周一至周四播出的《闲人马大姐》续集形成鲜明对比。但从2001开始,幸福街在全国24个城市的收视率普遍持续上升,前五周北京平均收视率为5.2%,而在上海,幸福街的收视率已经连续四周超过闲散妹子马的续作,最高收视率达到5.7%。
从2000年7月开始,630剧场在《马大姐》和《欢乐街》续集的制作和播出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编剧、拍摄、播出、反馈。对于要求长期稳定播出的情景喜剧、肥皂剧来说,这种制作模式是必然的选择,其优势早已显现。《闲人马大姐》续集之所以取得比原著更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片播模式的建立,使得制片方在借鉴观众建议的基础上,巧妙地将热点话题甚至新闻事件融入剧情。比如英勇救死扶伤的新闻一播出就被搬上了荧屏,奥运期间的剧情充分利用了奥运题材,让《闲人姐姐》续集更贴近现实生活,“时效性”成为吸引观众的“卖点”。对于正在探索新的电视剧风格,培养观众欣赏习惯的《欢乐街》,编剧可以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调整剧情方向,决定人物命运,让《欢乐街》更符合观众兴趣,形成良性循环。这种剧情与观众“口味”的互动,是肥皂剧长久留在观众身边的重要保证。
当然,这种边拍边播的电视剧制作模式对制作管理要求很高。幸福街从故事雏形到最终剧本都采用了统一的工业化生产线流程。二十多位编剧组成创作组,特辑把握故事的大致走向和剧的风格取向。亚环公司投资在京郊建立了一个拍摄基地。基地不仅建了一个“真实”的“幸福街”,还有两个工作室,同时还有道具库、场景制作车间、后期制作机房、录音机房、化妆间、服装间等各种配套设施。基地内还有为演职人员服务的宿舍和餐厅,为长期在基地拍摄的演职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可以说幸福等。不仅为中国的肥皂剧培养了第一批观众,也培养了第一批编剧、导演、演员和制作团队,为新的制作管理模式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