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重组的四种方式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一般实践,可以概括为收购兼并、股权转让、资产剥离、资产置换四种主要形式。

1.收购和合并。通常被称为企业并购。通过并购,企业不仅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产生规模效应,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扩大市场份额,还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经营策略,降低经营风险。

2.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是指M&A公司根据股权转让协议收购上市公司部分股权,从而成为上市公司股东甚至控股股东的行为。

3.资产剥离。资产剥离是将上市公司主体中的非生产性、非经营性资产从上市公司实体中剥离出来,一般由上市公司母公司承担。这是提高上市公司利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将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剥离给母公司或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

4.资产置换。资产置换是指上市公司与其他公司进行资产交换,从而提高资产质量。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这种交易主要发生在关联方之间,是上市公司,尤其是一些主营业务亏损或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

法律依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保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上市公司质量的持续提高,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控股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购买、出售资产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资产交易达到规定比例,导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资产和收入发生重大变化的资产交易行为(以下简称重大资产重组)。

上市公司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上市公司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发行文件披露的募集资金用途,使用募集资金购买资产并对外投资,不适用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