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的腾讯金融帝国可能比蚂蚁集团还大。

4月12日,监管层再次约谈蚂蚁集团,提出申请整体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将支付宝与“花呗”、“借呗”断开连接的要求。再加上周末阿里被处罚的消息,已经有不少观点认为“新的反垄断周期开始了”。

下一个会是谁?

等待靴子落地一直是最难的。不久前有消息称,腾讯将成为监管瞄准的又一家科技巨头,需要按要求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将银行、保险、支付业务纳入其中。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腾讯是“游戏公司”、“广告公司”,近几年也转为“投资公司”,但不习惯说腾讯是金融公司。

其实腾讯金融只是低调而已。有券商分析,腾讯金融的影响力不输于蚂蚁集团。在某些方面,“企鹅”的体量甚至已经超过了蚂蚁。

腾讯金融的规模从腾讯近期发布的业绩报告中可见一斑:据悉,2020年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年营收增长26%,达到654.38+0280.86亿元,占总营收的27%。金融科技已经成为腾讯增值服务(包括游戏和互联网广告)之后的第二个增长极。

腾讯金融科技主要包括金融和云服务。2020年财报没有进一步拆解,但腾讯2019年财报披露,腾讯云营收约6543.8+07亿元,金融板块营收约840亿元。相比蚂蚁集团2019,1206亿元的营收,腾讯金融是蚂蚁集团体量的70%左右。

财付通=两个支付宝

在2020年年报中,腾讯特别强调,“我们金融科技业务的战略重点是积极配合监管机构,与行业合作伙伴一起推出合规、普惠的金融科技产品,同时优先考虑风险管理,而不是追求规模。”看来腾讯也感受到了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压力。

与之相对应的是,腾讯一反2018、2019年报的惯例,在2020年年报中隐瞒了日均业务交易额、月活跃账户数、理财平台理财通资产增速等数据。

虽然没有披露财报,但很多业内人士已经估算出了支付数据。

根据央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从事网络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需在每年年初公布上一年度客户投诉数量和类型的处理情况,这些数据成为行业衡量各平台交易数据的主要依据。

财付通公布的2020年数据显示,交易客户投诉56889件,占比不到0.00001% (1过千万)。预计全年交易笔数超过5688.9亿,日均交易笔数超过6543.8+0.558亿。

从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来看,客户关于交易的投诉有30628件,占比不到0.000012%(65438+百万分之0.2)。预计全年交易笔数超过2552.3亿笔,日均交易笔数超过7亿笔。

也就是说,从支付数据来看,财付通大致等于两个支付宝。腾讯凭借强大的支付业务,不断拓展支付场景,对滴滴、美团、JD.COM的投资也完成了对阿里巴巴的包围。

由此看来,腾讯金融和蚂蚁集团在中国数字支付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虽然目前整体收入略落后,但绝对是蚂蚁最难对付的对手。

腾讯的金融布局

完成支付领域的跑马圈地只是第一步。支付交易更重要的作用是作为一个入口,为构建更高毛利的金融业务奠定基础。腾讯金融科技经过多年布局,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秘密金融帝国。

与蚂蚁集团的高歌猛进不同,腾讯一向喜欢低调稳健的跟进策略。

2015马在港大演讲,提到了当时备受争议的余额宝。他说余额宝的沸沸扬扬无非就是把用户账户里的钱集中起来买个货币基金,什么都不做就把存款吸走,对央行和银联冲击很大。腾讯后来做到了,只是在微信上开了一个小洞,很快几千亿的沉淀资金就进去了。

马克的话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金融行业更加敏感,腾讯的跟进策略可以有效规避暴露风险;第二,腾讯有两个流量池,微信和QQ。完全可以等到时机成熟,发动具有社会优势的重点打击。

而表面低调的腾讯,金融布局有序,该拿的金融牌照一张都没落下。具体来看,2014年,腾讯发起设立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并投资富途证券。与蚂蚁、中国平安共同发起设立众安保险,拿下合泰人寿、英华杰,成立腾讯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进军银行、证券、保险领域。

2015,腾讯成立征信公司;2016,腾讯投资互助;2017,腾讯投资CICC,持股4.95%,继续拓展证券领域。同年,腾讯微贷应运而生,微保险成立,腾讯有了自己的保险理财平台。

2018年,腾讯获得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成功开展基金代销业务。2019腾讯入股邮储银行。

此外,腾讯入股联易融开展保理业务,入股厦华郭进涉足交易所,入股心有、易信、灿谷进军汽车金融。

除了在国内的布局,腾讯还在全球金融科技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投资。据亿欧统计,截至2020年6月底,腾讯及腾讯在金融科技领域已完成23笔海外投资,覆盖五大洲;偏爱支付领域,投资11。

此前,腾讯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并不高。资料显示,2016年金融仅占其总投资项目的4%,2017年为6%,2018年和2019年的比例已上升至约12.5%。说明金融在腾讯的业务版图中越来越重要。

从1000亿美元开始

近年来,许多券商和机构对腾讯金融业务的价值进行了独立评估,估值在6543.8+0000亿美元以上。腾讯发起的微众银行2065.438+09年净利润达到39.5亿元,估值在1000亿元以上。腾讯孵化和投资的金融生态也成为一种大观。但与蚂蚁不同,腾讯金融没有融资和分拆的计划。

如今蚂蚁上市受阻,JD.COM科技撤回上市申请,再次凸显了这一战略的正确性。

但随着行业反垄断调查的深入,即使腾讯想低调,腾讯的财务大概率也会受到监管的影响。

微众银行刚成立的时候,马曾经讲过第一笔贷款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腾讯在甚至没有见到客户的情况下,给了一个货车司机3.5万元。因为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知道司机每天跑运输,来回跑。如果他突然不跑了,可能就有问题了,需要他买单。

但蚂蚁花呗、借呗的例子,微众银行涉足“租贷”、踩丹科公寓的例子,都说明互联网金融或许可以服务很多银行照顾不到的客户,但不具备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正如南开大学教授陈冰所写,资本的逐利驱动放大了平台“流量变现”和“数据变现”的欲望和效果,使得平台企业尤其是超级平台企业的泛金融化趋势更加明显,资本的积累进一步推高和强化了超级平台企业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使其更有能力从事各种限制和排除竞争的行为。强化其用户锁定效应、网络效应、经济规模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掌握和处理能力,从而增强其“流量变现”和“数据变现”的效率,周而复始,最终推动平台企业全面参与各类金融业务,推高经济中“脱实向虚”的风险。

几年前,马曾公开表示,腾讯金融科技不会转移到一个所谓的“金融集团”去独立运营。“我们不需要为了拆分而拆分,也不会玩什么‘金融技能’(资本运作)。这看起来就像是这块资产里有多少钱...长跑不是举什么旗。”

或许是时候让腾讯财经回忆一下这句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