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中的视觉艺术是什么?
“路宏谈中国先锋艺术”第五讲,聚焦中国当代雕塑异军突起。深圳美术馆研究员、著名艺术评论家路宏在本期继续阐述中国影像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讲堂文章
影像艺术泛指一切以高科技手段为媒介的艺术,包括观念摄影、影像艺术、电脑数码艺术和FLASH等。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影像艺术的出现受到了西方影像艺术的影响:首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影像艺术逐渐取代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在西方的许多重要展览中成为主流;其次,中国相当多的影像艺术可以在西方的图画书中找到。或许,这应该算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或者说是模仿必须付出的代价。然而,这一事实得到了这样一个事实的支持,即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各种新媒体及其制作的公众形象大规模进入中国社会。这种客观的现实环境使得敏感的艺术家不仅对现实有了全新的生活和艺术感受,而且自觉不自觉地开始使用数码相机、电脑、电视、电子显示器和投影仪等新媒体和相关技能进行艺术创作。
中国的影像艺术虽然出现很晚,但发展很快,很快就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艺术家有意识地运用现实的生活经验和视觉经验。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影像艺术相对于传统的架上艺术所完成的只是媒介和影像制作方式的转变,即从“手工影像”到“电子影像”,但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完成了创作方法论上的一次重大转变。事实上,后者对中国当代架上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点也可以通过一些中国当代架上艺术作品中找到。众所周知,在传统经典的架上艺术中,它的意义在于具体的故事和事件。为了准确生动地向观众介绍故事和事件,许多画家一直采用“反射”的方法论,即以非常“写实”的手法画出接近真实场景的画面。另一方面,视频艺术是不同的。其意义在于创作者在虚拟的前提下,对各种概念和符号的任意运用和组合。可以说,影像艺术家采用的是“建构主义”的方法论。其基本出发点是:试图从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切入具体的文化问题,从而推动中国当代文化的健康发展。当然,对于中国的影像艺术来说,如何在充分研究新媒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中国的身份——即明智地运用中国的影像和中国的方法来揭示作品的概念,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在参与国际对话的过程中越来越突出。
本次讲座的课件
和熊猫米图片1999。
自5月1999起,赵半狄系列作品《赵半狄与熊猫咪》得到北京地铁广告公司的支持,在各地铁站的出入口、车厢、通道、海报、站台灯箱等处张贴。作为当时唯一与商业广告并列的公益广告,赵半狄的作品不仅涉及了人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而且以幽默的叙事意象有效地消除了作品意义的封闭倾向。
和熊猫米让公益话题深入人心,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积极参与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
赵半狄,1965年出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在他是一名职业艺术家,生活和工作在北京。代表作是《赵半狄》和《熊猫咪》。
相关链接
视频艺术的兴起
中国当代艺术家第一次全面的、感性的接触影像艺术是在1990。今年汉堡学院的Mijka教授带来了一些视频在中国美院播放,让一些艺术家深受影响。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的一些艺术家从一开始就将视频视为一种表达个人体验的新的艺术手段,这与西方一些艺术家以政治激进主义的态度使用视频是不同的。20世纪90年代,张培利、、、林、等人在影像艺术领域表现突出
到1996,全国各地以影像为媒介的艺术实验已经不少,“现象影像”艺术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策展人是邱志杰和吴美春,展览的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对媒体本身的反思,往往结构简单明了;另一种是结构复杂的场景,以视频图像为工具,作品层次丰富,情感因素较多。此后,各地出现了一些完全由影像艺术组成的个展,一些人的作品也频繁出现在国外的展览中,这标志着中国的影像艺术终于走向成熟。
电脑数字艺术,网络艺术
艺术和闪光艺术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IT行业的快速发展,个人电脑上的编辑设备变得越来越普及。因此,影像不再仅仅被视为社会学的工具,而是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媒体。这使得许多艺术家开始探索交互式多媒体和网络作品。
此外,自从1999正式推出Flash版本4以来,也就是说随着计算机图像技术的日新月异,其动画制作和剧本剪辑都大大加强了。所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Flash团队发展迅速。根据当时出现的作品来看,有MTV型(姜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动画型(齐的《倾城之恋》)、互动游戏型(玩我吧)、...总之,电脑数码艺术、网络艺术、Flash艺术因其更大的灵活性和发展空间而深受青年艺术家的喜爱。
年轻柏拉图式玩具摄影武晓军1998
作者经常通过捏造事实来捏造一些历史,所以他采用了用泥塑搭配场景的方法。它的场景都是老电影形象的改编。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两个具有漫画特征的泥人,他们似乎处于一种问路的状态。显然,作者在摄影过程中强调了思想的表达,而不是纪实。
武晓军代表作:秘密行走的玩偶(新视频装置)。
喊视频徐震1999
徐震的行为极其简单,你可以看到为了得到形象随便抛出的诱饵。他在不同的公共场合大声尖叫,当人群惊讶地回头时,他拿起了录音按钮。以厚颜无耻的丑陋为代价,艺术家终于捕捉到了集体无意识和脆弱的瞬间。
徐震,1977,上海人。1996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现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