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状,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
旧工业文明的最后挣扎意味着各国可能最后一次掠夺即将枯竭的自然资源,意味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短期内可能会有更大的碰撞。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膨胀,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日益受到制约。
人类文明的转变伴随着战争和流血。
人类历史经历了多次文明转型。所谓文明转型,是指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的巨大变革,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文明转型,都伴随着战争与流血,思想混乱与社会动荡,国家与民族关系的大调整。2000多年前,经过春秋战国500多年的混乱,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儒道法思想”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秦统一中国以来,人口从10万增加到20世纪初的4亿。传统农耕文明对自然的破坏是渐进的,但破坏的大趋势从未停止。几百年前,欧洲农业文明的发展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一场黑死病席卷西方,超过1/4的欧洲人口消失。黑死病之后,西方文明有了新的转变,文艺复兴开始,蒸汽机发明,影响了工业革命,展开了对自然更大的征服。
工业文明的开采,挖掘了地下深处的数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的财富,支撑了新一轮的人口膨胀。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渐建立起以自由企业为核心的自由民主。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6543.8+042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和4.8亿吨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56%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而且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工业文明的领先国家为了获得资源和市场,用枪炮打开了地球上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所有落后民族走向工业化。为了实现民族平等和国家发展,近代中国进入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乱,内忧外患,血流成河。直到中国* * *党上台,中华民族才开始艰难的工业化运动。
中国的现代化伴随着资源与环境的深刻矛盾。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从1990到2001,中国石油消费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铁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65438+。这样的消费率已经很快耗尽了国内资源。中国拥有世界21%的人口,但石油储量只占世界的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到9%,铜矿不到5%,铝土矿不到2%。今天,我们不可能依靠国内资源来支持未来的发展。从消费总量来看,到2010年,中国对外依存度将达到石油57%,铁矿石57%,铜70%,铝80%。
中国国内的资源已经无法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中国的环境更难以支撑当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的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我国现有沙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7.9%,并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中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的耕地和家园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目前,我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我国七大水系中,40.9%为劣五类水质,75%的湖泊不同程度富营养化。中国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中国仍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我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54.38+09.27万吨,烟尘排放量为654.38+001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41万吨,严重损害人民健康。
全人类面临着新的人口和资源危机,全人类面临着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和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创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将迅速激化,人类可能无法跨过这场文明转型的门槛。对于中国来说,如果继续按照目前的发展模式,将很难解决人口与资源、地区分化与阶层分化、全球环境恶化的矛盾。我们可能是幸运的一代,未来可以看到新文明的曙光,将彻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可能是最不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可能会经历一场人与自然彻底碰撞后的灾难。
呼唤新文明,避免历史灾难重演。
因此,我们呼吁一种新的生态工业文明来取代传统的工业文明。它将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人与人之间更大的和谐。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以对自然的破坏换取了人类人口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只是步伐和规模不同。尤其是在300多年的工业文明发展史上,对自然的破坏最为彻底和无情。迄今为止,人类的科技智慧和社会文明似乎并不属于自然系统的一部分,而是始终与自然对立。由此,这种“放纵自由”是绝对难以维持的。难道我们不能找到一条希望之路,
使人类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谐目标?虽然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表明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虽然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没有相应的技术革命,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是美好的愿望,阻止不了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也阻止不了人类对环境更大的污染和破坏。幸运的是,绿色技术革命已经产生;遗憾的是,世界上许多政治家还没有完全理解它的深远意义。
2002年7月,美国德克萨斯州举行了太阳能汽车比赛。10辆太阳能汽车无声起步,平均时速56公里。不要小看56公里的时速,这是一场积极的绿色科技革命。100年前,历史上第一次汽车比赛也是在美国。当时最高时速8公里,以至于有观众站起来愤怒地大喊:马来人种!
几年前,德国弗莱堡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太阳城。城市里的写字楼和住宅都是太阳能电站,建筑材料都是太阳能电池。每栋太阳能房屋产生的电力供应是房屋本身的5倍以上,多余的电力被送到一个中央配电站,用于一些更耗能的业务。
美国能源部和斯坦福大学最近完成了一份报告,仅依靠现有的技术条件和几个州的风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国家的能源需求。欧洲能源委员会最近也完成了一份报告,北美大平原、中国西北、东西伯利亚和阿根廷北部的风力加上各大洋主要沿海城市的风力,完全可以满足全球的能源需求。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世界各国政府的通力合作。
除了能源结构的转变,世界循环经济也在日新月异。工业文明使用的化石燃料是不可回收的,但钢铁、铜、铝等数百种其他材料是可以回收的。提高原材料的循环利用水平是资源效率和使用效率的必然选择。1981年,丹麦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啤酒和软饮料只能以“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出售。这意味着禁止使用塑料和金属容器,也意味着企业必须建立回收和再利用饮料包装的制度。联合丹麦酿酒公司迅速响应法令,其99%的瓶子被回收,有些瓶子被重复使用超过30次。2002年,宝马德国国产车90%的零部件都是回收的。2000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废钢回收率,德国是80%,荷兰是78%,奥地利是75%,美国是67%,中国只有20%。
世界循环经济的革命性发展,标志着世界能源由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变为可再生的丰富资源,标志着新文明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再次转型,标志着人类可以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双重和谐。但同时也意味着旧工业文明的最后挣扎,意味着各国可能最后一次掠夺枯竭的自然资源,意味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短期内可能会有更大的碰撞。200多年前,当瓦特的蒸汽机和珍妮的纺纱机第一次出现在英国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全面的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更不会想到接下来的两次世界大战。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膨胀,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日益受到制约。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高消耗的生产方式,也没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承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我们必须增强人们的资源和环境危机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生产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发展绿色消费以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发展新能源以彻底超越生产方式。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民才能告别历史上发生的各种灾难,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培育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双重和谐的全新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