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325家公司进入破产重整。

(王晓宇摄)

自5438+0年6月底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集团”)及一系列相关企业高调申请破产重整正式宣布并启动以来,由于波及面广、涉及企业数量多、资产规模和债务总额大,以及企业自身面临的压力、对债权人承诺的期限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这也是一个多月来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和司法环节动作频频的主要原因。

325家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继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海南高院”)2月10日宣布受理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破产重整后,海航集团航空产业核心平台海南航空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NA控股”)也于2月18日宣布10子公司(新华航空、长安航空、山航)

根据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3月3日发布的7份编号为(2021)琼博1 -(2021)琼博7 * * *,显示海航集团325家公司将一同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开庭审理海航集团有限公司等325家公司实质性并购重组案的公告》指出:2021 2月10日,根据法律规定,我院裁定受理7家公司(以下简称“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的重组案件,海航集团清算组于同日担任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的管理人。

2021年3月2日,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的管理人向我院提交申请,称经管理人调查,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与HNA创新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318家公司存在高度关联,为公平保护债权人权益,申请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HNA航空集团有限公司、HNA基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的设立 HNA商业控股有限公司、HNA首创集团有限公司、HNA创新金融有限公司进入海航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案,并通过实质性合并审理。

海南高院表示,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依法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将于2021年3月9日对海航集团等7家公司管理人的上述申请组织听证。根据同时发布的《申请实质性并购重组的企业名单》,除海航集团等7家企业外,本次破产重组涉及的企业遍布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云南、四川、浙江、广东、江苏、陕西等地区,包括航空、旅游、酒店、投资、文化、体育、房地产、外贸、通信、陕西等。

未来业务核心聚焦航空主业

从这325家申请破产重整的企业也可以看出,海航集团是从一家地方航空公司起家的,短短20多年资产已过万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扩张方式,就是把并不太赚钱的航空运输业务作为“敲门砖”,打开了与很多地方政府的“友谊之门”,寻求在其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落地。这种模式一度也启发了其他一些企业“借鉴”,形成了大部分省级行政单位都是“标配”航空公司的局面,有的地方甚至同一地区有多家航空公司。

海航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HNA控股(600221)、HNA基金会(600515)、供销总汇(000564)于2月19日复牌,被警示退市风险。股票简称变更为*ST HNA,*ST基业,*ST典藏。根据此前披露的资金清算情况,HNA控股作为海航集团的核心航空运营平台,也是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因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已发生债务600多亿元。如果算上需要关注的资产,超过1000亿。根据HNA控股2月9日发布的公告,拟在重组中向股东及关联方海航集团和HNA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按相同比例转让部分非救助普通债务及利息,转让债务金额预计不低于约725亿元。

据多位接近海航集团的消息人士提供的信息,本次重组后,海航集团将把未来业务重点放在航空主业上,同时将此前已经多元化的多家本土航企资产注入HNA控股,还计划引入一家民营企业作为新的战略投资者。从地方航空公司到跨国集团,最后回归地方航空公司,这是海航集团目前为止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