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的经营策略

1.重塑信托业形象,注重品牌效应,突出自身比较优势,实施特色战略,获得较高声誉,实现规模经营。

特色是塑造自己的企业个性和风格,分享与其他同类公司的异同,注重优势的突破。要明确发展战略,制定业务发展规划,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建立有效的内控体系,充分利用信任机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满足日益强烈的充满个性化特征的金融需求。以市场为依托,以创新为动力,开发信托业务新品种,捕捉信托制度孕育的无限商机。

2.在入世后的巨大变化中,我们应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加快融入国际金融市场。

为促进机构和信托业务的国际化,应积极与国际金融机构建立战略联盟,让其参股或设立合资信托机构,或合作开展信托业务。他们的立足点主要在国内,待时机成熟,再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在经营管理上,要尽快与国际接轨,进行制度创新,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托模式,加紧培养和吸纳高素质的国际经济金融专业人才,严格执行国际惯例,在香港、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设立营业机构,完善国际业务网络,拓展国际业务领域。既要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又要更加注重国际业务的多边化发展,走出去,实现信托业的跨国经营。

3.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

这种合作将是金融混业经营的前奏。要大规模销售信托产品,尤其是个人信托产品,最好利用银行或证券信托业的网点进行销售,这样不仅销售范围大,销售成本低,而且体现了信托业方便和服务客户的理念。信托和保险的结合也有广阔的空间。目前可以研究为信托业务提供收益保险,将信托不能承诺给投资者的收益以保险的形式改变。这样既可以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又可以避免“信托投资公司不能承诺收益”的约束。

4.把产业投资领域作为信托业的重要业务领域。

管理产业基金或风险基金,接受各种以产业投资为方向的专业资金信托,是信托业树立信托品牌、提高市场份额的捷径,也是与产业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同时,信托业应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重点建设,提供多种形式的项目融资,通过发行信托收入券,如发行高速公路收费权收入券、电力等公用事业收入券,拓展业务空间。由于基建具有收益稳定的特点,对于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5.推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深度融合。

针对中国转轨经济的特殊要求,支持企业重组,大力开展信托投资业务。发挥资本联结作用,促进产业资本扩张;优化资源配置,盘活不良资产;提供财务管理服务,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协调劳动关系,提供各种员工信任服务,促进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在更高层次上激发员工的劳动热情。以结构调整为基础,寻找那些在未来调整中成为主导因素的企业、项目或产品。通过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们可以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并在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其提升价值和效益,即努力成为行业整合的战略投资者。

6.针对我国金融业发展滞后的实际,大力开展特色金融服务。

利用信贷、借贷、项目投资等方式管理资产,可以产生组合投资、规避风险、保值增值等多重效果,是其他类型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发展证券信托、债券信托、信托、产业投资信托等各种类型的特色信托,引导个人和企业将闲置资金转化为投资,通过收益和风险的合理组合,发展面向不同层次的特色金融服务,必然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7.开发北京市场,利用好奥运商机。

以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利用基金信托和公益信托,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金融服务;此外,依托北京高新技术发展的区域优势,提供风险投资中的金融信托服务和高新技术领域激励机制的实现。

8.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构建高效的业务支撑体系。

(1)以资金信托为主,在现有委托存贷款业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证券投资信托和个人信托业务。

(2)在拓展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同时,积极组建产业投资基金,探索国有股收购重组。

(3)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设计国有股减持和社保基金管理方案,寻求外资金融机构共同拓展我国养老金管理市场。

(4)受托开展债权清算和企业股权托管业务,同时开展财务咨询、管理咨询等业务。在业务创新的同时,还要进行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经营理念创新等一系列配套创新,使业务创新得到保障和支持。培养稳定、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实施优秀的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业务渠道。

管理者深入谋划,实施基本战略,积极推进结构性、系统性改革,自觉完善系统,优化管理,推动整个目标和过程的深入推进和发展。这就是战略管理的优化效果。努力增强信托业的经济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树立美誉度,增殖无形资产,是实施信托业战略的重大举措。以战略思维、理性决策、大胆实践,信托业必将在知识经济的“战略制胜”时代迎来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