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内,47家IPO宣布停止评估机构造成的麻烦。
近日,多达50家IPO公司卷入证监会对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和中银律师事务所的调查,不得不暂停IPO进程。其中,90%的项目都与上述评估机构有关。其中,7月29日就有多达47家IPO公司宣布“暂停”。
业内人士分析,受影响的IPO项目需要向监管部门出具审核报告才能恢复审核。
今年以来,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多家中介机构被立案调查。随着注册制的实施,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不断加强。业内人士认为,中介机构应保持敬畏之心,提高执业质量,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
单日47家IPO宣布暂停。
券商中国注意到,7月29日注册IPO暂停。创业板当日,32家IPO公司按下“暂停键”,科技创新板有15家。
华南某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评估机构出了问题,影响了我的IPO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上述47家IPO公司的停牌原因均显示,相关证券服务机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其聘请的资产评估机构多达46家,均为“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创业板IPO公司有1家,聘请的律师事务所是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据了解,三天前(7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的三单IPO项目也因中介机构被调查而全部暂停,而这些项目的中介机构之一也是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
据了解,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由中水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与安徽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于2011年合并而成,具有丰富的企业上市、重组、投融资、资产重组、产权交易等资产评估业务经验。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成立于6月1993,是司法部门批准成立的全国最早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之一。但2016年,该律所因辽宁振龙IPO造假案未勤勉尽责受到监管处罚。
对于中税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和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被立案调查的具体原因,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并不清楚。
此外,7月22日,由于保荐人江海证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创业板的一个IPO项目被暂停。据悉,江海证券在担任欧比特发行股份、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的财务顾问时,涉嫌未勤勉尽责,出具的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中介机构被调查牵连,如何消除相关IPO项目的影响?根据相关规定,发行人拟更换保荐机构或者证券服务机构的,被更换的保荐机构或者证券服务机构应当自暂停审核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尽职调查,重新出具相关文件,对原保荐机构或者证券服务机构出具的文件进行审核,出具审核意见并说明差异。发行人不变更保荐机构或者证券服务机构的,保荐机构或者证券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向交易所出具审核报告。
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大部分IPO项目为了尽快推进进程,一般选择不更换中介机构,大部分审核工作可以在两周内完成。
严厉查处中介机构违法行为。
除了上述中介机构,近年来,还有不少中介服务机构被查处或受到监管处罚。
今年因乐视项目,平安证券被暂停保荐资格3个月,中德证券被罚款近654.38+07万元;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被罚款452.83万元。
去年,华龙证券、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开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四家中介机构因新三板蓝山科技雷雨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当时有40多家IPO公司被暂停,也受到市场关注。后来证监会责令华龙证券改正,给予警告,罚款450万元;财务室被罚654.38+0.65万元;对律师事务所处以50万元罚款;评估机构被罚30万。
随着注册制的推进,中介机构的责任也在不断被压实。监管部门表示,它是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环节,是防范证券欺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基础,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来,证监会依法严厉查处证券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据了解,去年证监会立案依法查处中介机构违法案件39起,比上年同期增长一倍多。
从这些案例来看,相关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一是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存在严重缺陷,未针对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二是核查评估程序执行不充分、不适当,核查验证“走过场”,实践报告“量身定制”。三是专业判断不合理,形成的专业意见偏离执业基本标准。第四,严重背离职业道德,配合、协助公司实施诈骗。反映出一些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机制不完善,职业怀疑缺失,职业底线丧失等突出问题。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新闻,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