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小额贷款。计算机输出缩微胶片

编辑|孙悦

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注册资本仅为6543.8+0亿元,而设立跨省网络小贷公司的最低资本要求高达50亿元。日前,互联网巨头旗下的另一家小贷公司实现了这一目标。

自网络小贷管理新规公开征求意见以来,互联网巨头纷纷对旗下网络小贷进行增资,以满足监管政策对网络小贷注册资本的要求。日前,03010周刊发现,JD.COM的注册资本。COM的网络小贷公司变更为50亿元,达到网络小贷跨省经营的准入门槛。

随着监管趋严,网络小贷市场马太效应更加凸显,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增加小贷公司。但是有小贷牌照的机构真的会“火”吗?

JD .COM小额贷款增至50亿元。

早在几个月前,就有市场传言称,JD.COM即将完成对旗下一家小贷公司的增资,而JD.COM则有四家小贷公司,分别是重庆JD.COM同赢小贷、重庆JD.COM盛基小贷、北京京汇小贷和上海京汇小贷。其中,盛基小贷净利润最高,对应的产品主要是助贷的JD.COM金条。

天空调查显示,65438年2月4日,JD.COM科技旗下的重庆JD.COM盛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基小额贷款)将注册资本由30亿元增加至50亿元。增资后,JD.COM科技全资子公司北京正东金控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东金控)对盛基小贷的持股比例由80%增至88%。

这是盛基小贷年内第二次增资。今年以来,盛基小贷已先后完成更名和两轮增资。此前,2月,重庆两江新区盛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更名为重庆JD.COM盛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8月中旬,盛基小贷注册资本从16亿元增加到30亿元,本次增资达到50亿元。两轮都是其大股东正东金控的追加资本。

这一增加意味着盛基小贷达到了跨省级行政区域的网络小贷注册资本门槛。银监会和央行去年联合发布的《金融世界》明确要求,从事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65438+亿元,跨省级行政区域从事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亿元,均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也就是说,网络小贷公司的实缴注册资本至少要达到国家展业50亿元的门槛。获得特许展业资格,增资满足合规要求,是必然选择。可见JD。COM对旗下网络小贷增资,正是为了满足《网络小贷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跨省运营的资金需求,也是为后续扩大业务规模奠定基础。

互联网巨头对网络小贷的热情不减。

年初以来,各大互联网巨头在金融领域动作频频。JD .COM选择对旗下小额网贷增资,只是今年众多巨头采取增资措施的一个缩影。即使网络小贷牌照和商业银行的互联网贷款政策收紧,网络小贷牌照的价值会下降,但互联网巨头们依然热情不减,纷纷为旗下的小贷公司增资。

在此之前,蚂蚁、百度、苏宁等巨头都拥有网络小额贷款的注册资本。50多亿元,其中蚂蚁旗下重庆蚂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已达6543.8+02亿元。据天眼查了解,目前,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的网络小贷公司有9家。

互联网公司在小额信用贷款上的布局不谋而合。

类贷款业务仍是巨人金融业务的重点布局。网络小贷具有国家展业资质,与巨头的互联网属性高度匹配。相比消费金融和银行牌照,更容易获得的小贷公司牌照自然成为巨头们不会轻易放弃的一张牌。

作为互联网流量最容易变现的产品之一,贷款业务对巨头的诱惑不言而喻。有了跨省经营资质的网络小贷牌照,巨头必须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在融资方面,网络小贷牌照可以发行ABS、债券、向银行贷款或与银行联合贷款。这也是互联网巨头很好的融资渠道。

监管趋严,网络小贷被整治。

近年来,网络小贷市场专项整治的监管一直在进行。为防范小贷公司跨区域经营带来的底层风险,改善此前投机炒作、监管套利、“监管洼地”的局面,去年6月165438+10月,银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办法》,提高了网络小贷的整体门槛。

《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不仅在网络小额贷款的股东、注册资本、业务范围、平台资质等方面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还对其业务流程中的风控制度、个人账户上限、融资杠杆、信息披露等进行了详细规范,划定了多条红线,对网络小额贷款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新规'出台后,小贷行业进入持续洗牌期。有分析认为,目前小贷公司的行业集中度在提高。随着监管的收紧,实力不足的网络小贷公司将逐步退出网络小贷市场。

随着监管趋严,网络小贷市场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不达标、资金实力较弱的公司将加速离场。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686家,而去年年底为7118,已有432家小额贷款公司被清理出市场。全国249家网络小贷牌照中,加上刚刚增资的盛基小贷,仅有9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

在跨区域管理和监管日益规范的背景下,网络小贷牌照似乎成了有实力的互联网巨头的专属游戏。据市场传言,《办法》经过一年的公开征求意见,有望在年内推出。

相关问题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