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节水工程,654.38+0.5亿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年内获得新订单超过23亿元。
日前,大禹节水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甘肃大禹节水集团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公司”)中标2020年上蔡县654.38+0.5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一位大禹节水内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标该项目是公司近年来在新疆、贵州、内蒙古、河北等地相继获得大规模订单后,在河南省的又一突破。同时,在多项农村水利产业政策支持下,依托全国布局优势、全产业链优势等因素。目前新订单和手里的订单都比较充裕。”
截至目前,大禹节水2020年新增订单23.04亿元,比去年订单额多近2亿元。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新订单的签订充分展示了公司的实力,也反映出受疫情影响的时期是提高行业集中度的绝佳时机。我们充分发挥产品、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今年抢占了更多市场份额,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进一步拓展河南市场
近年来,大余深入推进“水网、信息网、服务网”一体化。在“三农三网,两手抓”的战略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完成了西北、华北、西南市场布局,形成了覆盖全国、涉及农村水利行业全产业链的整体市场格局。
2020年,大禹节水积极开拓河南市场,成功中标多个项目。
7月28日,大禹节水股份公司、河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公司、河南省第二工程局作为联合体成员,以3.73亿元的价格成功中标“佳县宽渠恒压灌区提质增效(一期)工程”。65438+8月3日,工程公司成功中标上蔡县2020年1.5亿元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佳县项目合同已经签订,目前正在执行。项目的顺利实施帮助我们打开了河南市场。上蔡县项目的中标和实施,可以进一步拓展河南市场,有助于提升我们在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的影响力。”
新订单的数量超过了去年全年。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等领域千亿元市场空间打开。根据天风证券的深度研究报告,保守估计每年高标准农田和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新增市场空间为6543.8+0.80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也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大禹节水作为上述领域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不足2%。
2020年,在疫情的冲击下,很多同行业企业面临资金和施工组织的问题,无法满足当地政府和市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大禹在节水方面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大宇年内节省新订单23.04亿元,比去年多近2亿元。其中,新增EPC订单11.69亿元,占比50.74%;PPP订单(包括作为联合体牵头人和成员)5.39亿元,占比23.40%;EPC+O订单3.47亿元,占比65,438+05.06%;信息订单291亿元,占比12.63%;设计订单65438+4000万元,占比6.07%;其他订单654.38+0.65亿元,占比7.654.38+0.6%。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蒋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今年整个市场受疫情影响压力很大,但频繁的洪涝灾害和各种不同地方的农业生产压力也增加了节水灌溉等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需求的增加必然带来整个市场的变化。”
国家多项惠农惠水政策的出台,也为大余的节水发展带来了利好。大禹节水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多重惠农政策的密集出台,给今年农业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给几十年来专注农村水利行业的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积极探索项目运作新模式。
在蒋寒看来,政策的支持给广大节水灌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积极性。对于节水灌溉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及时研究政策红利的方向,根据自身优势和地方特色,推出符合地方特色的产品体系。“现在的水利市场已经不是全世界都吃饭的时候了。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应对方案。”姜岩说。
近年来,大禹节水结合当地市场情况和运营经验,开发了不同的项目运营模式,为多个项目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大禹节水将原有的EPC模式进一步拓展为EPC+O和EPC+M模式,为高标准农田和现代灌溉工程提供规划设计、采购、制造、工程建设和运维服务等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在很多项目中被广泛复制。2020年以来,公司先后在甘肃玉门、河北怀来拿下3.47亿元EPC+O订单。
在新疆沙雅县渭干河灌区农业高效节水增收试点项目中,大禹大胆尝试第三方委托运营,开创了建设+运营的“沙雅模式”;在宁夏利通区现代生态灌区建设项目中,探索了社会资本参与、水权交易的“利通模式”。2014年,公司主导推进了农田水利领域首个成功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的云南陆良项目,并将其丰富完善为“元谋模式”。作为一种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承担特许经营运维服务的BOT模式,这种模式迅速在全国推广复制,特别是在西南地区的澄江、祥云、邓氏美蓉、弥勒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