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卓越绩效管理自我评价报告
中国卓越绩效标准的结构主要分为七个部分:领导、战略、客户和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和改进以及经营成果。核心内容主要是从“质量管理”领域实现企业运营的卓越管理,属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质量领域的管理标准,是帮助企业或组织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然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卓越绩效标准之间仍有许多差异。O9000质量管理体系属于“符合性评价”标准,而卓越绩效准则属于质量管理体系是否优秀的成熟度评价标准。本文从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出发,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式”评价,以找出企业或组织目前最迫切、最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而使企业或组织不断追求卓越。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就像一个企业员工的考核结果。虽然都是合格的,但是你无法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和其他员工的差距有多大,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如何改进等等。你只是知道你有资格。卓越绩效标准的范围更深、更广、更全面、更系统。它不仅统计员工评价的结果,而且分析评价结果的原因,找出差距,寻找改进方法等等。它将关注的质量管理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大质量管理范畴,强调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成果和社会责任,体现了现代质量管理的最新理念和方法。它不仅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的自我评价和管理,也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的运行管理。此外,卓越绩效的标准是面向结果的。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能体现可比的经营成果或业绩,就谈不上优秀,因为没有对比就没有优劣之分。因此,要实现卓越的企业管理,必须做好各方面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建立强大的数据库,为自我评价或第二、第三方评价卓越绩效的准则提供依据。
然而,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数据统计不完整或失真的现象,企业在正常的经营管理中对数据的统计工作表现得相对薄弱,真正重视的程度不高。所以企业的决策更多的是基于经验和直觉。而国外企业非常重视数据信息的填报、收集、整理和分析。一切以数据为基础。没有数据就没有话语权,没有调查分析就没有决策权。因此,如何改变企业对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的重视,是每个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要真正理解所谓:无数据、无管理、无信息、无决策、无差异、无竞争。
企业要按照卓越绩效的标准来评价自己,首先必须做好企业管理中的数据和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只有有效地积累和比较数据和信息,才能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卓越,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卓越绩效国家标准》的目的是为企业追求卓越提供一个商业模式框架,为企业诊断当前管理水平提供一个检查表,为评定国家质量奖和各级质量奖提供评价依据。因此,企业应该深刻理解和运用这种质量管理方法,通过自我评价不断提高企业各方面的质量和绩效,从而真正实现企业或组织的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