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郭萱之后,富能再次受到追捧。奔驰为什么要入股非主流电池企业?

继大众汽车集团入股郭萱高科之后,德国又一汽车巨头梅赛德斯-奔驰近日加入了“争抢”中国电池企业的行列。就在上周末,福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能科技”)发布公告称,梅赛德斯-奔驰全资子公司戴姆勒大中华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大中华”)将作为重要战略投资者参与,出资9.045亿元,未来将持有福能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在奔驰随后就此事发布的“官方公告”中,双方还签署了全面的商业合作协议,福能科技将为奔驰未来十年在全球推出的全新电动车阵容提供动力电池。根据协议,双方还将共同开发和产业化领先的高能量密度电池,并通过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释放R&D福能科技和动力电池生产的优势。此外,福能科技计划在欧盟和美国建立电池生产工厂,从一开始就被设计为碳中和工厂。

“戴姆勒大中华区对福能科技IPO的战略投资以及双方的长期供应合作伙伴关系,彰显了福能科技领先的电池技术实力和全球角色的重要性。”富能科技董事长兼总裁王军博士表示:“我们期待与梅赛德斯-奔驰进一步深入合作,为其优秀产品提供可持续的电池供应保障,从而支持其电气化战略。”

相比大众集团投资的郭萱高科和动力电池的“行业龙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福能科技的名气似乎要小一些。那么,奔驰在这家公司身上看到了哪些优势呢?

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里斯本理工大学博士王军在美国硅谷成立法拉西斯能源公司,2009年回国创办富能科技,将美国法拉西斯能源公司的新型锰酸锂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产业化,主要从事高科技、新能源和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生产,为新型嵌入式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支持。

据统计,2019年,福能科技动力电池装机容量为1205.6MWh,全国排名第7位,2017年和2018年分别排名第7位和第5位。相对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51%的市场份额,福能科技1.95%的体量似乎并不突出。

但在软包动力电池领域,福能科技产品出货量和装机量在2017和2018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三、国内第一。而且福能科技也是国内第一批实现三元柔性电池量产的企业。

目前,福能科技主要的国内汽车企业客户有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长城汽车有限公司、北汽集团等。截至2019年底,已为超过125000辆新能源汽车提供产品和服务。去年9月,福能科技拿下了戴姆勒的采购大单,无疑为此次入股奠定了基础。

此前,福能科技已完成四轮融资,其中2065438+2008的C轮融资为50亿元人民币。福能科技现有注册股东46家,包括国家创投、国科投、国鑫基金、国家发改委引导基金、兴业银行、交通银行、BAIC产业投资等。

5月20日,福能科创成功在科技创新板注册,并将于近期上市。福能科技拟募集资金约34.37亿元,用于年产8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福能镇江三期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解决目前产能不足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国内“不香”,但软包电池在国际市场上正在蓬勃发展。2019年全球销量排名前十的新能源乘用车中,柔性电池包数量上升至?4?付款。全球软包动力电池?企业?LGC、滑雪、AESC等。已经为大众、奥迪、日产、现代起亚、通用、雷诺等车企配置了多款主流车型,其中著名的日产聆风采用了软包动力电池。该车型自2010年2月上市以来,总销量突破50万。

所谓软包电池,是相对于圆柱形和方形硬壳电池的一个称呼。它的内部组成(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与方形和圆柱形锂电池没有太大区别。最大的区别是,软包电池采用铝塑复合膜作为外壳,方形和圆柱形电池采用金属材料作为外壳。

简而言之,软包电池能量密度高(目前已广泛量产的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平均电芯能量密度达到了240-250Wh/kg,而相同材料体系的三元方形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为265,438+00-230 Wh/kg),安全性能好(如果热量失控,可通过充气放热,不会因卷绕生产工艺导致内部温度和应力分布不均而带来安全隐患)。

当然,尽管有以上优点,柔性电池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工艺更复杂,分组效率低,成本高。尤其是三元柔性电池的电芯自我保护能力差,极端情况下容易被击穿,需要在电池封装中增加金属保护层给予更多的保护,这样会带来成本增加的问题。

但国内整车厂商对柔性电池的质量控制和使用寿命仍有很大疑虑。此外,方形硬壳电池在集成效率和电芯厚度上更具优势,柔性电池难以与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等主流厂商竞争,受限于原材料价格。这些因素限制了中国柔性电池的市场扩张速度。

近期,为了保证动力电池的稳定供应,全面掌控未来的技术路线,主流汽车厂商都在不断拓展一批电池合作伙伴,通过入股的方式更深入地参与技术研发。此次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福能科技,正是为了高科技电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提升成本竞争力。技术要点包括通过提高能量密度和缩短充电时间来大幅提高续驶里程。

值得一提的是,奔驰已与比亚迪、亿纬锂能、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韩国LGC、韩国SKI、福能科技等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合作,将在全球布局多达9家工厂组成的动力电池生产网络。相对弱势的电池企业福能科技,可能是奔驰更好的选择。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