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四种主要方式
1,分红权
分红权是很多成长型企业采用的股权激励模式,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干股。我们经常听人说,老板给他多少干股,就等于给他多少分红权。他不享有真实的股权或股份,而是按照约定享有利润分红。一般这种激励模式员工不需要付费,企业当期利润分成。实践中,很多企业规定次年6月份才分红,当年不跳槽,起到了留人的作用。分红权是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模式,也是成长型企业使用最多的模式。2、增值权
这种方法适合利润比较稳定的企业,利润几百万到一千多万。这个时候就要谈理想和愿景了。企业要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未来要上市。此时的利润不能完全亏损,要留作以后发展之用;前面提到的分红权,一旦企业效益不好,人才很容易离开,采取增值权的方式可以达到人走了很难过的目的。众所周知的虚拟股票就是华为的虚拟限制性股票模式:参与华为配股的员工可以享受净资产增值,中途跑路的员工会损失增值部分,周转成本较高。比如A公司资本1万,利润1万。分红:利润*30%*股数/总股本增值:65,438+0元/股+0.7元/股(预留利润)= 65,438+0.7元/股,股份增值了!
3.真实股份(限制性股份)
限制性股票简单来说就是当期给你权益股,但是你要卖的话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一般指公司的业绩条件。不符合条件的,按约定处理,如公司原价回购注销。因为限售股给的是现在的股权,是实实在在的股票,需要去工商注册,他会享有所有与股东相关的权利,所以实际操作时要非常谨慎。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阶段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是创业期,这个时候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生存,主要是你上了这艘船就会给你股权,这会给员工创业期的安全感。第二个是IPO阶段。如果公司市值还是很小,尽量不要给真股,因为还没到奖励的时候,可以考虑给期权。
4.期权激励
这种模式大部分适合上市公司。所谓期权,就是约定什么时候给,给多少,以什么价格买。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以预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份的权利。激励对象有权行使该权利,也有权放弃该权利,但不得转让、抵押、质押、担保或偿还债务。
1,股权激励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应用。当时叫员工持股,很多国企多用于股份制改革。后来有些地方强制员工入股,1998年暂停员工持股。2005年新《公司法》修订,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颁布,然后很多上市公司开始搞股权激励。
2.为什么我们感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其实这是老板逼的。我们都知道,这两年实体经济一直在下滑,成本越来越高,工资加不了,奖金也给不了。相比互联网等新兴企业,人才留不住,经营压力大。这个时候,老板们就想用其他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3.传统的绩效考核是完善的,员工也是为了工资和奖金而工作。你花了很多钱激励员工,员工付出后会觉得这是他们应得的!股权激励再简单,员工也是为了一份利润分红而努力,因为股权给员工一种“小老板”的感觉!
简单来说,钱的来源不同,说法不同,造成了员工工作心态的巨大差异!
4.股权激励的本质是利润分成。工资奖金分为当期利润和当期货币,股权激励分为当期利润(即分红)和未来利润(即企业增值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