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有什么区别?智慧城市和智慧城市是一回事吗?
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在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wiki、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使城市生活(ICT)更加智能,有效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和能源,改善服务交付和生活质量,减少环境影响,支持创新和低碳经济。实现智慧科技的高度融合、智慧产业的高端发展、智慧服务的高效便捷、以人为本的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再到智慧城市的跨越。
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和智慧城市的概念演变
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我们看到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智慧城市往往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理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概念相混合。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往往各有侧重。有人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人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人认为关键在于民众参与,有人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应,还有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锋城市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一句话,智慧大于聪明。智慧城市不仅仅是智慧城市的另一种说法,或信息技术的智能应用,还包括人们智能参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的内涵。《创新2.0视角下的智慧城市》一文基于这一概念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方面对智慧城市进行了分析,强调智慧城市不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创新2.0对知识社会的方法论应用。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城市的数字化形式。数字城市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3S、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与其他城市信息相结合,数字化并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形成的城市虚拟空间。数字城市建设通过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和各类城市信息的数字化,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基础,实现了城市3S技术的集成集成和信息化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入应用[20]。数字城市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和业务数据,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城市层面海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存储和利用,多系统整合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城市发展的异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城市形态的智能化成为现实。依托物联网可以实现智能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借助云计算和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实现海量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同时,随着知识社会环境下创新2.0的逐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完成工业时代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后,逐渐衍生出一些新的产业业态和组织形态[14],使人们对信息技术引领的创新形态和社会变革的演变有了更真实的认识,对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现代科技发展下的城市形态演变有了新的认识。
关于智慧城市和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四个基本特征是:全面透彻的感知、无处不在的宽带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而智慧城市主要强调信息技术在前三点的应用:
1,全面透彻的感知
通过传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的监控和综合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种感知设备和智能系统,随时随地智能识别和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与业务流程智能融合,进而主动响应,从而促进城市关键系统的和谐高效运行。
2.宽带泛在互联
各种宽带有线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的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提供了基础条件,为城市中的各类应用提供了随时、随地、按需、随心的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地提升了智慧城市作为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自适应系统的能力。
3.智能融合的应用
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种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新一代综合感知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数据。伟绩成就智慧。以云计算为基础,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和分析,引入综合集成方法(综合集成研讨厅),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大幅提高决策支持能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项目将构成智慧城市的“大脑”。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云”与“终端”的结合,促进从个人通信、个人计算到个人制造的发展,促进随时随地、按需、随机应用的智能集成,进一步展示个人参与和用户的力量。
4.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重塑了现代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也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作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智慧城市建设特别注重以人为本、公民参与、社会协调的塑造,以及公共和独特价值的创造。关注公民的需求,并通过维基百科、微博、Fab?实验室、生活?实验室等工具和方法加强用户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式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实现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六大区别
对比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六点不同:
1.当数字城市通过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和城市各方面的数字化,在虚拟空间中再现传统城市时,智慧城市注重利用传感技术和智能技术,进一步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
2.当数字城市通过城市行业信息化提高各行业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时,智慧城市更强调从行业分割、相对封闭的信息架构走向开放、集成、协同的城市信息架构这一复杂巨系统,以充分发挥城市信息的整体效能。
3.当数字城市形成基于互联网的初步业务协同时,智慧城市更加注重通过泛在网络和移动技术,实现随时随地可携带的泛在互联和智能融合服务。
4.当数字城市注重数据资源的生产、积累和应用时,智慧城市更注重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服务设计和提供。
5.当数字城市更加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各个领域的信息化,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时,智慧城市更加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开放式创新空间的塑造及其公民参与、用户体验,以及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创新。
6.当数字城市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城市运行和发展的所有功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服务城市管理和发展时,智慧城市更加强调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协作,塑造城市公共价值,创造独特价值。
智慧城市不仅广泛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技术工具,还注重应用用户参与、以人为本的创新2.0理念和方法,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从而实现智慧技术的高度融合、智慧产业的高端发展、智慧服务的高效便捷、以人为本的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到智慧城市的跨越。智慧城市将是创新2.0时代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城市。
参考资料:
创新视角下的智慧城市2.0:/complexity/complex22.htm
百度百科智慧城市:/view/3310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