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平2020 |郑云:疫情预计将导致全年车市下滑5%-8%。

持续的消费者生命周期和自身生态圈的构建是长期工程。

文字?|?智酷君

辞旧迎新,本世纪新的十年正式开启。

在刚刚过去的2019,动荡的中国车市持续下滑,车企开始抱团取暖,断臂求生,在风雨中求生存。

有人形容2019过去的一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但是车市的不确定因素太多,车市持续下滑的迷雾并没有被吹散。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难以预料的影响。

未来趋势如何?在雾中,哪条路是正确的方向?面向未来十年,现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春节前,在《致敬2019|中国汽车成人礼》一文中,智库君回顾了中国汽车工业经历的不平凡的2019,希望通过中国汽车工业一年来经历的点点滴滴和深刻变化,帮助中国汽车人更好地看清脚下的路。

近日,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正式推出《智评2020?|?在“汽车产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专题栏目中,邀请了中国汽车30人智库的专家,分析中国汽车未来的格局和趋势变化。继智库专家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邀请(《智评2020?|?崔东树:疫情影响下中国车市危在旦夕),本期就来对话智库专家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郑云。

面对疫情对车市的影响,郑云认为,按照一年2200万辆乘用车的量考核和规律的月度销售曲线分布,一季度是除春节以外的旺季。按照三个月的影响持续时间,在没有汽车销售激励政策的情况下,预计全年会有5-8%的影响。

因此,车企和经销商应加快产品配套升级,如利用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为产品赋能,加强线上内容营销手段,调动消费者购买热情。

在他看来,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在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更需要在销售端使用金融工具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包括传统的直租回租,也需要快速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残值管理等新兴话题的投入。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可以从智能驾驶舱和场景自动驾驶功能的角度提升竞争力。

“消费者持续的生命周期和自身生态圈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能放松。”郑云告诉智库君,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颠覆性趋势是把汽车从一个交通工具变成一个大的智能终端。

2020年中国车市将何去何从?

智库君:疫情会对我国汽车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影响会持续多久??

郑云:按照原来的判断,2020年的销量会在2019年的市场触底水平上增长。但是,春节假期的延长和返工人员的隔离将对汽车制造商、零部件公司和经销商集团的生产和销售计划产生很大影响。要看疫情的控制情况,乐观估计消费者至少要到3月中旬才有信心逛店,整体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根据一年2200万辆乘用车的销量评估和规律的月度销售曲线分布,第一季度是除春节以外的旺季。按照三个月的影响持续时间,在没有汽车销售激励政策的情况下,预计全年会有5-8%的影响。?

智库君:就细分市场而言,哪些品牌、价格区间、车型受疫情冲击会更大?

郑云:湖北是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湖北生产的汽车占8%-10%,汽车布局完整。疫情过后,所有品牌都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取决于以武汉为整车制造基地的汽车企业所拥有品牌的库存。另外,在疫情背景下,初期购车需求会更倾向于SUV,这个细分品类可能更抗跌。?

智库君:你觉得车企和车商应该怎么做?

郑云:车企和经销商应该加快产品配套的升级,比如利用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为产品赋能,加强线上内容营销手段,更好地调动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智库君:总体而言,你认为2020年中国车市是继续下滑还是回暖?

郑云:在去年的基础上,缺乏攀登的动力,今年会有所下降。

智库君: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回暖吗?市场空间会增长多少?

郑云:相对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会更抗跌,因为在消费端,新能源产品越来越被消费者认可,TCO低,在牌照、路权等扶持政策下,仍然具有吸引力。在供应方面,2020年是许多汽车制造商将推出新能源汽车的一年。中期来看,仍然看好2025年新能源市场继续朝着20%销量的方向快速发展。

智库君:如何看待市场调整期中国品牌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中国自主品牌需要做些什么来抗压?

郑云: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在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需要在销售端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包括传统的直接租赁和回租,还需要迅速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残值管理等新兴话题的投资。消费者持续的生命周期和自身生态圈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能放松。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可以从智能驾驶舱和场景自动驾驶功能的角度提升竞争力。

智库君: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您认为补贴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郑云:对于一些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他们在成本和价格上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优势,所以完全没有调价的空间。因为补贴已经尘埃落定,对于一直应付不过来的车企来说很正常。

智库君:双积分政策的推广会对车企产生什么影响?

郑云:双积分对于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还是一个正向激励。虽然从财政补贴到行业自律会有阵痛,但从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双积分政策是需要坚持的。

智库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草案已经发布。如何看待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5%、新型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30%的阶段性目标?

郑云:这仍然是一个激进的目标,需要一个飞跃才能达到。

智库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方向会改变吗?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前景如何?

郑云:目前我们认为2025年之前纯电和混动肯定是主要的技术路线,政策鼓励探索新的技术路线。但在氢燃料电池等新领域,整体价值链和供应链还不是很完整,多以大型活动为契机进行试点探索,应用领域近期不会在乘用车。

智库君: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合资企业股比的调整迫在眉睫。如何看待中外的股比博弈?中国需要做什么?

郑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外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各自在产品研发、精益制造、品牌营销、网络布局等方面的优势。,还建立了长期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关系。当然这是生意,双方需要坦诚透明的沟通,照顾各自的利益。对于中国来说,原有的优势主要在营销和制造方面,需要在新的颠覆性趋势影响下保持这种优势,同时做好消费者生命周期的管理。同时,随着股比调整的深入,相信国产车企在产品管理和研发方面会有长足的进步。

谁在掌管汽车行业的沉浮?

智库君:如何评价特斯拉在中国单独设厂将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乃至中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

郑云:这将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特斯拉的鲶鱼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也会影响Model?3所在的细分市场有拉大效应,也会给其他车企提供参考,大家在这个细分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也将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生巨大影响。动力总成将推动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进一步发展,产业链其他环节也将受益,如电池残值管理、电池回收与检测等新能源零部件的生产与服务、智能驾驶舱领域、消费者生命周期管理领域等。

客观来说,特斯拉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对新能源市场的关注。其产品有亮点,但并不是在整个新能源链条上布局特别完整的优等生。国内企业还是有机会先竞争再正面交锋的。

智库君:特斯拉会给中国造车新势力带来什么影响?还没造车的新势力还能继续吗?

郑云:从成交量来看,有没有特斯拉对国内造车新势力影响不大。相对领先的蔚来、威马、小鹏,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都做了规划。模特?y的国产会对蔚来ES6造成一定影响,但小鹏和威马在细分市场上还没有和特斯拉竞争过。造车新势力压力可能更大,但不会对格局产生任何影响。

智库君:特斯拉国产会对燃油车市场产生影响吗?这对整个汽车行业意味着什么?

郑云:不会有大的影响。从销量来看,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因为特斯拉的加入而更加乐观,也更容易实现原本更加激进的新能源市场目标。同时,在基于场景的自动驾驶等新领域,将推动整体市场的关注和布局。

智库君:中国苦心经营多年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优势,最终会成为“别人的嫁衣”吗?中国自主品牌依靠新能源汽车实现“变道超车”还有可能吗?

郑云:不会有“为别人做嫁衣”的现象。现在全球供应链相对透明。在政策引导、产业跟随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涌现出了众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企业,这是中国自主品牌实现“变道超车”的基础。

中国自主品牌也有自己的优势,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应该反应更快。在车辆向智能终端转型的背景下,中国自主品牌应该更有优势,依靠新能源汽车实现“变道超车”。

智库君:你怎么看待SAIC和广汽的结盟?

郑云:更多的是一种态度。联盟的话题在OEM厂商中已经讨论了很久,但是在落地上有很多困难和顾虑。OEM厂商不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这一点。我们不能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很多新的话题,比如自动驾驶,并不意味着SAIC和广汽的合作会产生新的突破。挑战在于联盟的具体运作形式能否解决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比如核心技术人才的获取。如果SAIC和广汽没有分别,合作可能仍然不可能。?

联盟更多的展现了中国自主品牌在“新四化”趋势下的态度,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的构建汽车生态圈,取长补短。我们也期待SAIC和广汽的联盟会有亮眼的产出,跳出一些传统的国资限制,做一些更市场化的竞争,但这更具挑战性。

智库君:您认为中国车企之间的联盟与大众福特、FCA、PSA等国际巨头之间的联盟有何异同?

郑云:在汽车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汽车企业更渴望在即将出现颠覆性趋势的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而国际品牌更多的是在品牌和产品组合、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宏观合作。我个人认为,在汽车行业进入下一个革命周期的时候,合作联盟的对象不应该只在同行之间讨论。

智库君:斑马重组后,阿里获得控股权。如何看待互联网公司和车企在合作过程中的话语权之争?

郑云:斑马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意义重大。对于跨行业合作,无论是车企还是互联网公司,都应该从宏观战略的角度,在整体战略棋局中寻找业务发展机会。对于斑马来说,阿里的实控更有利于依托YunOS进一步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智库君:车企和互联网公司的关系很复杂。目前大部分车企同时与多家互联网巨头达成合作,互联网巨头也在尝试扩大朋友圈。如何看待这种竞争合作关系?

郑云:目前还处于“跑马圈地”的初级阶段,扩张是为了让自己在操作上有更大的灵活性。要形成一个更稳定的格局,大概需要三四次来调和矛盾,比如在自动驾驶方面形成一个相对专注的标准,比如在消费者数据处理方面形成一个更成熟的解决方案。

智库君:互联网公司和车企的合作边界正在变得模糊。互联网公司要不要造车?

郑云:互联网公司已经意识到传统车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造车不容易。

智库君:有人说智能网联汽车是新生力量生存的机会,不是因为他们生产电动汽车。你怎么想呢?

郑云: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颠覆性趋势是把汽车从一个交通工具变成一个大的智能终端。对于新势力来说,确实需要率先从智能驾驶舱的角度切入,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同时,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没有负担,更容易专注于客户体验的满足。

附: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炳刚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北汽集团原董事长安庆恒。

JAC前董事长左亚男。

赵福全世界汽车工程师协会主席,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申进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赵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林磊?大成资本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梅宋林?威马汽车首席数据官

何伦?网通汽车研究院副院长

钟石?资深汽车媒体人

张俊以平安集团智慧企业副总经理兼CSO

刘晓志亚世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徐向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威?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金靖电气创始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首席专家吴松泉。

石,腾讯车联副总裁,南京鹰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顾建民?法雷奥集团中国首席技术官

崔东树?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郑?哎?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