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时需要掌握哪些重要数据?

金融市场是一个纯粹的数字世界。想做好投资理财,需要有一点研究数据的能力。金融市场每天产生这么多数据,我应该关注哪个?

1组数据:GDP和CPI

我们提倡的是真正的投资,也就是说,我们投资的对象必须是会持续增长更多价值的资产,比如股票和债券。本质上,所有投资标的价值增长的最重要来源是经济增长。所以我们需要一直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率的数据,也就是GDP增长率,简称GDP。我们平时看到的GDP数据可以分为两类:

一个是季度GDP增速,比如2018第四季度GDP增速为6.8%,也就是说2018第四季度GDP比2017第四季度增长6.8%。

另一个是年GDP增长率。比如2018年的GDP增速是6.6%,也就是说2018年的GDP比2017年增长了6.6%。

对于GDP的增长率,不仅要知道绝对值,更重要的是要了解GDP的变化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以来GDP增速一直在下降,从12%左右下降到7%以下,2016年GDP增速为6.7%。未来如果GDP增长能保持在6.5%以上,就是好数据。前几年GDP呈下降趋势,整个股市的情绪和估值都是悲观的,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跌。一旦GDP企稳,股市整体估值会逐渐回归正常,股市运行会更加平稳。

好了,至此,GDP结束。我们接着说CPI。

对于经济,国家不是自由放任的。实现国家经济调控的最重要的部门是中国的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世界各国央行一般有两个职责,第一是控制物价,第二是促进经济增长。当这两项任务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专注于调控价格。因此,如果我们想了解经济增长,我们必须了解与价格相关的数据。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指标,叫做CPI增长率,简称CPI。中文学名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通货膨胀最重要的1指数。

这个CPI和GDP一样,也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但GDP数据每季度公布一次,CPI数据每月公布一次。

说到这里,CPI数据应该是什么样的?

好了,说到这,我们的CPI完了。和GDP一样,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指标。通过他们,你可以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一个简单直接的判断。但是,如果你想用好它们,你需要多学习。在这里,我给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它们的用法。

GDP和CPI的涨跌可以反映四种不同的经济周期,即:

?GDP和CPI一起下降的时期;

?GDP上升、CPI下降的恢复期;

?GDP和CPI共同上升的过热期;

?GDP下降,CPI上升的滞胀期。

这四个周期会像春夏秋冬一样交替出现。经济的指针会沿着这四个周期顺时针转动,就像钟表一样。因此,这种投资理论也被称为美林时钟理论。

我们做投资的时候,如果能通过这些指标来判断大方向。然后在每一个周期,我们都会跟风,不断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框架,那么我们就可以赚更多的钱。不过因为这部分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赘述了。投资周期的具体判断和资产配置策略我以后有机会再给你讲解。

那么,我们来说说第二套指标,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债券到期收益率和股指的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它们与投资的关系将更加密切。

我们之前说过,投资债券最重要的数据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因为它可以代表债券的利息。我们根据大量的统计发现,债券市场涨跌相同,债券基金持有最多的债券品种是三年期的AA+公司债。因此,我们认为可以通过3年期AA+公司债的“到期收益率”情况来判断债券市场未来的涨跌。

你怎么想?当时我们说,当它的“到期收益率”高于5%时,风险会相对较低,买债券基金基本是安全的。什么时候卖?即当“到期收益率”降至4%以下时,可以选择卖出。

我们知道债券比较简单,基本上看一个指标就能判断。但是,对于股票来说,就比较复杂了。一般来说,我们投资股票市场,主要看两个指标,即股票的盈利增长率和估值水平,这两个指标代表了股票的内生收益和外在价值。

而整个a股市场大约有3000只股票,即使是专业投资者也很难跟踪每只股票的相关数据。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一些代表性的数据来了解股市的变化。这个数据就是股票指数。最常用的股票指数有三种,分别是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

上证50指数,简单来说就是由上交所市值最大的5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组成,江湖人称之为超级大盘指数;

沪深300指数由沪深两市市值最大的30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组成。因此,可以说沪深300指数更能反映a股市场成熟公司的情况,也是最能代表中国股市的指数,被称为a股市场走势的“晴雨表”。

第三个中证500指数呢?由沪深300指数包含的300只股票之外市值最大的500只股票组成。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我们把沪深股市的股票按照市值进行了排列。前800只股票中,沪深300指数包揽前300只股票,中证500指数包揽其余500只股票。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把中证500指数看成是中小公司的集合。

通常我们在投资股票型基金的时候,最需要关注的就是这三个指数的情况。

对于他们的利润增长,我们说趋势比绝对值更重要。因此,我们一般可以通过GDP的变化来判断股指的盈利增长趋势。

那么,如何判断市盈率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和我的研究团队经过大量的统计分析,为大家总结了一个简单的标准:

对于上证50指数,当其市盈率为11-13倍时,是合理的。

对于沪深300指数,当其市盈率为12-15倍时,是合理的。

对于中证500指数来说,当其市盈率在25-30倍时是合理的。

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当有一天你发现这些指数的市盈率低于我们计算的合理区间,那么你就可以放心大胆买入,越跌越买,因为总有一天会涨回来;

如果你发现它的市盈率已经达到我们的合理区间,你可以选择把股票资产握在手里,静观其变;

如果这些指数的市盈率高于我们的合理区间,那么你可以考虑是否卖出去赚钱。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我给你简单总结一下。

金融市场的数据比较复杂,你只需要关注两组关键数据:

首先是GDP和CPI,可以帮助你描述宏观经济的大致情况。

我们说如果未来GDP能稳定在6.5%以上,就是好数据,CPI保持在1%-3%,就是健康水平。这两个数字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按季度公布,CPI按月公布。我把它的网址放在手稿里了。如有必要,可以点击查看。?

第二组数据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和股票指数的市盈率和利润增长水平。

对于债券到期收益率,我们重点考察3年期AA+公司债的“到期收益率”,判断指标是“到期收益率”是否高于5%。高于5%可以考虑买入,低于4%可以考虑卖出。

对于股指,我们重点关注其市盈率。

上证50,我们认为11-13倍的市盈率是合理区间;

沪深300,我们认为12-15倍的市盈率是合理区间;

中证500,我们认为25-30倍市盈率是一个合理的范围。

对于指数的利润增长,我们认为趋势比绝对值更重要。所以可以通过GDP的增长趋势来估算股指的利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