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蕾斯为什么要和桓石分手?
不管是不是真的很痒,对于广告主来说还是一个遗憾。从此,行业失去了一本鲜活的社会教科书;对于一个新锐的广告公司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七年之痒,十年之累,都是不得不克服的障碍。没有了杜蕾斯,环世才能真正强大,老金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再也不用觉得自己感冒了。杜蕾斯的成功是他和环世的失败。
杜蕾斯和欢实,双方都没说过分手的事。至于是不是真的,或者新一轮竞价后旧情是否会继续,对我们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广告公司可能会遇到三个常识性问题:
广告黄金搭档,为什么分手?分手对甲乙双方有什么影响?谁会是接班人?
给自己做婚纱戒指的时候,为什么不爬进棺材?
众所周知,杜蕾斯的名作在博胜云峰,他的创意不是老金的。后来老金把杜蕾斯从老东家博盛云峰手里接过来,成立了新的山环。后来大家都清楚了,杜蕾斯的热点追了七年,业界拜了神,也拜了文案。是环世绝对领导机构的客户,为环世奠定了大量客户,也成就了社交时代的最佳合作伙伴。
仔细想想,是基于网络环境,单一的想法营销,不是品牌建设的策略,更多的是时间线的重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尽量不谈产品。回顾杜蕾斯的大热海报,产品的硬信息很少,甚至软信息也基本避免。最多透露一组姿势。更多时候,只有杜蕾斯的LOGO。要了解更多关于产品的信息,你必须去其他广告活动或电子商务的详细信息页面。
对日常热点的追求可以带来巨大的流量,但由于与产品脱节,无法转移到销售上,这就是热点盖过战斗的尴尬。密切相关的产品的热点,最终也无法自行扩散。环世为新浪新闻做的一系列热点就是失败的例子。延续传统广告“一个平面一个卖点”的创意原则,与真正的热点海报相比不够有趣,与传统广告相比不够有创意。结果很少有人传播。如果不是老金丢了一个收藏,很少有人会知道新浪新闻追热点。
环世意识到热点与产品脱节,却试图警示同行“一代创意人毁于追逐热点”,并试图以新浪新闻的热点为例,这显然高估了自己。杜蕾斯式的热点追逐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一种顺应社会形势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在你成名的今天,你要打开聚光灯,自己开始新的热点追逐姿势。出发点是好的,但显然是逆势而为,不切实际。
年复一年,杜蕾斯得到了一堆文案赠送的膝盖,但是膝盖不能当饭吃。品牌每年都需要更强的品牌建设,以及推广产品和销售产品。
有人想说,追热点是日常,不是每年都有广告宣传吗?
杜蕾斯的软肋是广告宣传,人们对它的失望始于100人试穿的直播活动。在人数上,严格模仿了艺术家蔡国强的行为艺术作品《一夜情》,兴高采烈的来了,带着用户的溃败回家。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只把直播里的人都放屁了。
这也是环世的软肋。他们做的广告宣传,大部分是传播不了自己的。他们做了爱情亭,告白箱,敢说唱,不存在的空气概念店,空气中的性感,杜蕾斯的虚拟试衣间。哎,不是挺多的吗?然而,这些争斗并没有蔓延开来。不在行业网站上搜索,没想到会做这么多。
其实从去年开始,杜蕾斯的热点就已经用尽了。好在年底感恩节是13,2017有个记忆点,还不算完全缺失。
在尝到热点再次爆发的新甜头后,环世尝试“竞选热点”,让一个热点越来越长越来越厚,于是杜蕾斯的诗集应运而生,2018支撑着它。这种尝试应该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却加重了与产品脱节的老问题。
热点大不如前,战役也没什么竞争优势,但是擂台年费不低。据说杜蕾斯的戒指年费在年前就已经超过1000万了(这两年工作做得少多了,应该会减少)。
巨大的贡献和预期的回报不成正比。到现在为止,杜蕾斯的热点,与其说是杜蕾斯的广告,不如说是环世的广告。每年只要给杜蕾斯做一个案子,所谓的社交高手神话就能延续下去,吸引无数顾客。至于有效和无效,无法追查,可以去看看长期客户的留存情况,做个初步判断。
别的广告公司给客户做婚纱,杜蕾斯越来越成为戒指的婚纱。全球热点的成功可以在短期内给客户带来社交上的突破。长期来看,缺乏整体案例能力导致其无法支撑品牌的长期格局。
当然,还有一点。可能是杜蕾斯的关键负责人换了,环世的一些做法(内部消息称环世的热点可以不经甲方审核就发布)不被认可。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
说一千个字一万个字,费用、热点、战役都只是表象。分手的本质是,欢实不再是杜蕾斯最好的问题解决者。
杜蕾斯为什么要和桓石分手?
黄金搭档分手了,有人担心杜蕾斯的广告可能再也不会这么好看了。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历史告诉我们,这都是瞎担心。
当时interone为MINI中国打下了大量经典广告,杜蕾斯蒋网易等品牌在社交上还没有建树,MINI已经稳坐社交宝座好几年了。
13分道扬镳后,MINI的两个代理本身就很牛逼,但永远无法超越前辈。到目前为止,已经很难记得MINI从那以后有过什么新作了。
然而遗憾的是,只有几个很出彩的广告,MINI的车照卖得也不错。
要真的担心,黄金搭档分手,乙方永远比甲方更痛苦,毕竟一个黄金搭档的案例和口碑,足以给一个广告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户,现在永动机又把它抢走了。你觉得去哪里找这么好的招牌替换?
一半以上的黄金搭档都是因为运气和时代的成全。
对于杜蕾斯的离开,环世可能已经预见到了。在今年的一些场合,老金把JD.COM放在了客户名单的首位。
如前所述,环世是用“热点战役”给杜蕾斯注入新鲜感,但在打造新标杆客户和新形象的情况下,采用“热点战役”,把一场重磅战役拆开,做在细节上。
这一年,五芳斋的经营如虎添翼,也需要不断出新案,不断尝试。先是端午节一粒米的丧片(恐怖),再是中秋节的恐怖片(更恐怖),有分化,但恶心和消极也是真实的。最后,重阳节的怀旧广告(温情)踩准了用户的心理点,获得了极大的好评。
圣诞节、春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已经为五芳斋聚集了重要的节日营销。虽然差评数量远大于好评数量,声誉有待挽回,但至少我们合作了一年。多给点时间,然后把日常事务交出来。如果有时间和空间,会有更多的机会做出好的案例。
JD.COM是另一位在环市一直努力的客户。去年京东金融的“为了不能承受的你”“不一定要成功”已经做了一波存在,而今年双十一JD.COM的“收费新人类”可以说是为环世无声2018增色不少。
JD.COM的两个H5真的抄袭了杜蕾斯的味道。比杜蕾斯更好,这一波有趣的文案都源于产品,不是为了好玩。
本质上,甲方只是担心销量崩盘。如果乙方走了,对甲方的销量没有任何影响,什么都不能分。
本质上,乙方只是担心销量崩盘。一个长期客户的离开,对士气和其他潜在客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杜蕾斯来说,环世做的广告只是他们推销产品的工具,而对于环世来说,为杜蕾斯做的广告才是他们的产品。
如果真的和杜蕾斯分手,还会有新的“五芳斋”和“JD。COM”每年都要做形象案例,自己打广告吸引更多的客户,不请自来会有大排长龙。
很明显,这是很耗能的。从商业角度来说,会事半功倍,浪费人和钱。七年多来,环世服务的客户很多,但大多只是甲方库中的供应商之一,是社交战役合作的绝佳选择,但无法撼动品牌整体案和主代理的地位。
杜蕾斯的离开,意味着环世没有进步,反而在全案和综合广告公司的路上退步了。
想来想去,国内做社交日常维护的广告公司远比2011前后少。这种商业模式需要养活很多人,成本非常高。做的好的人屈指可数,能和环世抗衡的就更少了,但也不是没有。但是全案比环世好,公司多。
既然是分手,杜蕾斯有三种继任选择:
先选个社会接班人再求别的。改变往往是从稳定的优势开始的,找一个能在社会生活中生存下来,又有新的可能性的公司,会让牌更稳。
首先我想到的是氢相互作用。氢互动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保留社交日常维护业务的广告公司。这家公司没戒指的时候会自己打广告,但是真的很会打客户广告,低调但是实力全面。
服务神州专车、luckin coffee等客户,已经表明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可以在战斗中使用。Luckin coffee从早期就开始参与他们的全媒体广告创作和传播,不仅是社交,还有传统的广告和其他大众玩法。在资源和能力上,在稳定Social的同时,其处理全案的能力也能给杜蕾斯一个不一样的新局面。
然后,时光趣、悠门、悠拓、豪迈、鲸梦等。都是非常熟悉网络语境,积累了大量社交传播经验的广告公司。唯一的问题是他们是否愿意养一个社会日常维护团队。
乐趣本身就是日常做社交,曾经服务过杜蕾斯的竞品Jasper在这一波中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有门的网易,饿坏了,丢茶了。可见他们社交敏感,曾在冈本、碧玉任职,有野心,跟随擂台时也有过精彩的招数。
优拓公关以良好的资源起家,在加多宝和王老吉的战争中,表现出良好的精神和谋略。
好卖给阿里系做广告,鲸梦给Dream系做广告,多年创意服务,擅长打造社会化营销内容。
第二,选择全案高手,加强品牌建设。经历了7年的热点,杜蕾斯的品牌形象停滞不前,趋于破碎,人们对它的印象也逐渐肢解成一个善于追逐热点的品牌。作为避孕套行业的老大,其在产品和质量上的成绩几乎被热点掩盖。
国内主流4A的都符合全案要求,但反应速度不一定像本土或社交广告公司那么快。作为一个国际创意热点店,佛海傅锐是一个折中的选择。负责微信、天猫、饿了么、VIVO等互联网和传统品牌的升级行动。,具有国际视野、办案能力和本土速度。
盛佳广告和VK35是少有的具有社交基因的本土广告公司。前者让邰方这个低频笨重的产品在2015成功突破社交传播,并在此后持续讲故事,让品牌一年比一年好。后者口味十足的拼瓶,以传统广告的方式驱动社交传播。
同样的问题是,两家公司可能都没有团队来维持双威的日常传统。
盛家可能还是比较好的选择。它有一个互动公司的负责人,曾经是环世上海的负责人。社交营销的套路应该更得心应手。
第三,当环被削弱时,引入新的代理。一般来说,黄金搭档很少会一次分开,实际操作中很少见。得益于对长期服务的熟悉和了解,他们往往比新投标公司更有优势,策略即使不新颖也不会走偏。就像最近刚刚在竞争演示会上落败,被阳狮抢走的文明广告,百事可乐的其他品牌还是有的。
有时候在竞技演示中过了一段时间,如果新和尚不擅长念咒,甲方更有可能再次确认搭档还是原来的样子。
广告黄金搭档,多出现在国际广告公司和客户的服务中,而在国内,如杨颖传奇服务Naes 20年,盛嘉服务公司16年,成为本土行业不可多得的佳话。
从这个角度来说,环世和杜蕾斯的七年之痒不算太长,未来的时间还很充裕。
作为黄金搭档,甲方和乙方总是想到DDB、李奥·贝纳和麦当劳之间的三角恋。2016年,麦当劳与李奥·贝纳终止合作,结束了长达35年的缠绵爱情,重回DDB的怀抱。
故事开始于1981。李奥·贝纳从DDB李约瑟手里抢过麦当劳,然后10享用麦当劳,创造了“好时光、好味道”、“美食、乡亲、乐趣”等经典战役。直到1991,DDB回来了,从李奥·贝纳手里拿回了麦当劳15%的业务。在接下来的25年里,DDB和麦当劳彻底和解了。
写到这里,值得称赞的不仅是DDB,还有李奥·贝纳对麦当劳的决心。在1981拿下麦当劳之前,在12服务过肯德基。合同到期后,汉堡王找到了李奥·贝纳,打算在没有竞争介绍的情况下直接合作。李奥·贝纳一心想着麦当劳,拒绝了诱惑。
所谓双赢,就是决心先成全客户,顺其自然成就自己。所谓黄金搭档,就是给甲方做嫁衣,而不是把甲方当成成名的训练场。
当然,这个标准对国内广告公司来说还是太苛刻了,他们普遍太年轻,远比格局激进。说的是公司先活35年。
分开久了,就在一起久了。只要不怕打脸,没有什么是不能转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