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企业的M&A风险和防范措施有哪些?
第一,外国政府机构审查的风险。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热潮,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加强了对中国企业并购国内目标公司的跟踪和审查。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投资者受到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计最多。2016因为CFIUS的介入,美国芯片厂商飞兆半导体拒绝了华润微电子的收购要约。中联重科(000157,股吧)宣布收购特雷克斯告吹;收购中国化工的先正达曾两次延长要约收购期限,目前正受到CFIUS的严格审查,前景并不明朗。同时,制度歧视也是外国政府机构在处理中国企业并购时的惯用行为。据悉,CFIUS否决的中企并购大多是国企,理由是涉及或危及美国国家安全。
第二,高溢价风险。中国企业虽然可以通过收购海外企业获得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提升产业层次,但支付的价格普遍较高,高溢价现象严重。如盛骏电子(600699,股吧)收购KSS的溢价率达到94%,昆仑万伟(300418,股吧)收购Opera的溢价率达到53%。即使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溢价率也在20%以上。M&A的高溢价将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目前中国企业的海外M&A类似于1980年代的日企,当初日企携巨资进行全球并购,甚至买下了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但由于收购溢价高,没有做好并购后的整合,95%的并购都以亏损告终。
第三,高杠杆风险。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高杠杆。一方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较大,负债率较高;另一方面,中国M&A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基本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其中银行贷款占整个融资的大部分。根据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的数据,去年公布财报并进行海外交易的54家中资企业的总负债/ EBITDA(总负债与税前利润、利息、折旧和摊销之比)中值达到5.4倍,这一指数在今年先正达收购中国化工时上升至9.5倍,中粮集团收购来宝农业时为52倍,中联重科收购特雷克斯时为83倍。但从全球范围来看,4到5倍可以算是“高杠杆”。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如果并购失败或无法整合,导致亏损,M&A公司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如果能给出详细的信息,可以给出更详细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