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贡贸易的目的和影响

目的:宣传国威,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

影响:

一是“朝贡贸易”完全建立在明朝的补贴基础上,导致明朝财力减少。

二是“朝贡贸易”主要宣扬“国威”,影响了海外贸易的正常发展,导致中国自唐宋以来逐渐失去海外贸易的主导地位。

第三,由于“朝贡贸易”是唯一合法的海外贸易渠道,导致民间走私频繁,影响社会稳定。

扩展数据

诸侯国的建立始于战国时期,如秦兵器铭文中的诸侯国二字。韩避讳汉高祖刘邦,改称诸侯国。据《汉书》卷六《武帝史》记载,元寿二年(公元前121)秋,“匈奴邪王昆杀秀土王,聚众四万余人降之,置五国。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汉书》卷六《武帝列传》颜师古注:“凡说自己属国者,皆属汉,故谓之属国。”《卷118》有正式记录吗?《五官科》另云:“属一国,郡位远郡。如果县差小,则设置县名。”可见,“藩属国”是中央王朝为了安置边疆民族,按照边疆郡县设置的一种行政制度,与郡县是一样的。

汉武帝元寿二年(121)至汉末,北部、西部、东部各郡:定安、天水、尚军、西和、婺源、金城、北地、犍为、广汉、蜀郡、张掖、居延、辽东都有了诸侯国的建立。大郡中的边远郡县是诸侯国,如广汉北部、舒舒西部、桂后南部、辽东西部等。小县放在县内,不用另起名字。例如,龟兹只是尚军的一个县。

诸侯国有、成、侯、钱等官员,有九个译令,还有国长史、国运河、国户部等官员。这些官员是汉人或胡人和羌人的首领。一个诸侯队长的军衔是2000多石,和西域一样。它直属中央政府,其统治人民和领导军队的权力就像郡知府一样。

诸侯属兵,称为诸侯骑或诸侯胡骑,也称为诸侯(为铁军)。张野是国有精兵。

历史延伸

唐朝朝廷一般会对进贡的国家给予丰厚的赏赐。这种“贡”与“赠”的关系,实际上是不等价的,对朝廷来说是得不偿失的。朝廷之所以知道自己在赔钱,是因为乐在其中。

唐朝“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再也做不了这种亏本生意,朝贡贸易萎缩。因此改变了管理模式,产生了市场贸易。市场贸易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但是明朝绝对禁止私人对外贸易,所有对外贸易都是以朝贡的形式进行。带贡品来的船叫贡品船。朝廷还规定东南亚国家和西方国家在广州登陆,日本在浙江宁波登陆。广州是停靠指定贡船数量最多的港口。这种朝贡贸易制度从明朝到清朝延续了100多年。

唐中后期,城船贸易已经取代了朝贡贸易。

什么是市场贸易?市场贸易是中外商人之间的商业等价交换,相当于今天的市场经济,不再是由朝廷决定的不平等贸易操作。这种交易,朝廷和地方政府应该赚钱。要管理好它,必须由法院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

唐开元二年(714),首次在广州设立城使,管理对外贸易。

城市使节的职责有四:一是对前来贸易的外国船只征收关税;二是代表朝廷采购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三是代表朝廷管理海外各国朝贡事务,管理外商向皇帝缴纳的物品;四、海贸总经理,监督管理全市船舶贸易法庭。

唐代广州海外贸易的最大成就是建立了全新的广州对外贸易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为后世所采用,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广州是唐代唯一设置城市使节的城市,为全国履行对外贸易的管理职能,地位特殊,在海外享有盛誉。当时各国向唐朝进贡,都要先去广州,然后广州选一个领导,两个随员去北京,其余随员留在广州。当时外国人叫长安摩诃支那,梵文是大中国的意思,广州叫支那,是中国的意思。

唐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重要转折点。唐朝朝廷在广州建立了城市船舶贸易制度,来广州进行海上贸易的国家大大增加。

到了宋朝,与广州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不下五十个。广州成为“各国衣冠,络绎不绝”的著名外贸口岸。大量的船货从海外运到广州,再从广州运到全国各地。从广州发货的货物从海外运到广州,再从广州运到全国各地。从广州进口的货物,除了一部分由朝廷直接运到北方,都在广州进行交易,在广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洋货市场。中外商人在这个洋货市场获得高额利润。

1080年,宋朝正式修订广州海运规则,并向全国推行。规定主要是关于海船进出港口的管理,税收的新规定,专卖和收购的规定。

对外商的优惠待遇是广州航运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比如,长期居住在广州的阿拉伯船主蒲西米父子,以及一位阿拉伯130岁的老人,都受到了宋朝高官的接待。

广州对外贸易额最大的仍然是阿拉伯,其次是苏门答腊和爪哇。

元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大发展,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从50多个增加到140多个。

百度百科:朝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