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保险业发展前景诱人,其主要驱动力包括:庞大的人口规模、快速的老龄化趋势和高储蓄率;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政策法规的大力支持;风险防范意识得到根本加强;终身福利制度的瓦解;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保险产品的主要特征

传统寿险产品

传统寿险产品提供的是保险最基本的功能——生存和养老风险保障。具体分为终身平安和终身安定。

定期寿险、终身定期养老保障、终身定期年金保险等。其主要特点是被保险人确定的义务和权利在保险合同中有明确规定,与保险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没有直接关系。

新型人寿保险产品

因为分红险和非传统保险(投连险、万能险等。)只是在中国市场出现的比较晚,所以

也称为新产品。新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在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分担利率风险,这些产品正逐渐成为国际寿险市场的主流产品。

目前,分红产品已经成为国际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受欢迎的产品。

产品之一。在北美,80%以上的产品都有分红功能;在香港,这一比例高达90%;在德国,分红险占寿险市场的85%。

中国保险产品发展空间巨大。

2005年,寿险占中国寿险保费的89%,健康险和意外险仅分别占8%和3%。寿险中,分红险占60%,普通型占265,438+0%,其他险种占8%。我国保险产品在分散利率风险方面做得很好,但在营销渠道和专业发展方面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保险业正在进入一个上升周期。

中国是全球最具持续增长潜力的保险市场。

2005年,我国保险密度为47美元,保险深度为2.7%,其中寿险深度仍仅为2.03%,密度仅为35美元/人,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06-2015年的“人口红利”催生了寿险行业发展的黄金期。

2006-2015是我国人口负担系数不断走低,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创新高的时期。这也是中国建立全民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时期。商业保险在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将得到跨越式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将成为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

中等收入阶层的快速崛起,将大大提高寿险和投资类产品的比重。

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城镇中等收入家庭将增加到近2亿户,年均收入增幅超过20%。目前中国居民金融资产近90%以银行储蓄形式存在,购买寿险的比例不到6%。社会转型期的中等收入阶层对保险的需求更强烈,有实际购买力。

中国的保险市场在亚洲排名第三,仅次于日本和韩国,在世界排名第九。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数据,2000年至2006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和财产险保费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4%和65,438+07.3%,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之一。

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巨大。2006年中国寿险深度为1.7%,远低于世界平均保险深度4.5%。寿险密度为34.1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保险密度330.6美元的10.3%。2006年,我国财产保险深度仅为1.0%,低于世界平均保险深度3.0%。财产保险密度仅为65438美元+09.4,相当于世界平均保险密度224.2美元的8.65%。

随着GDP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保险深度和密度的提升、人口红利、居民消费升级、政府对保险业的大力支持,中国保险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10年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15%。

延伸阅读:如何买保险,哪个好,教你如何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