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寿保险内含价值是如何计算的?

(1)首先用市价将账面净资产折算成财务报告中的“调整后股东净资产”。

根据净资产对保单的不同保障功能,我们将净资产分为两部分:

净资产的一部分用于应对保单的意外风险,保证公司在经济形势不利时不会破产。这就是财务报告中提到的“偿付能力限额”,内含价值标准中称之为“要求资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风险资本会从担保意外风险的状态中逐渐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本金和投资收益会因为时间价值等因素变小。缺失的利息称为“持有偿付能力限额的成本”,根据内含价值标准称为“所需资本成本”。也可以理解为,由于要求资本的使用受到限制,其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两者之差就是法定要求资本的机会成本损失。换个角度看,要求的资本成本是计算内含价值时防止意外风险的另一个储备。

净资产中的其他资金可以由公司自由支配。这些资金被称为“自由资本”或“自由盈余”。

需要注意的是,要求资本=确认资产-确认负债;不是具体的资产。这里净资产的分类是为了解释资本要求成本的含义。公司账本难以区分。保监会确定最低要求资本值,保险公司根据最低要求资本值计算所需资本成本,并在内含价值报告中扣除内含价值值作为扣除项,使得计算出的内含价值更加保守可信。

(2)其次,计算有效商业价值。财报称为“公司有效生命业务的价值”。年底持有的所有有效保单都要算,包括2012年的新保单。

怎么算?保单未来税后可分配利润(续保收入+投资收益-费用-准备金提取-税收)按折现率(11%)折算成当期金额(预计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保险合同准备金提取”)。

(3)此时财报告诉大家,6月1999之前的保单价值为-80亿;6月1999之后,保单价值为1537亿。按市价重估的净资产为6543.8+0654亿;偿付能力额度持有成本为251亿(按最低资本要求=最低偿付能力额度计算)。

中国平安内含价值(EV)= 1654+(-80+1537)-251 = 2859亿。

(4)寿险公司如何计算财务分析?-基于前期计算结果的连续计算。

2012ev = 2011ev+年初预计回报值(现有保单预计新值)+2012当年新单值+修正前预测误差+净资产市值变动+融资-分红。

平安人寿具体数据:2002年内含价值= 150+163+22+56+0-60 = 1775。

内含价值计算的假设环节是在计算每份保单的价值时,使用了很多假设条件——风险折现率(资本回报率)、投资回报率、死亡率和疾病率、费用率、税率等等。

我还没有能力研究这个假设是否合理。但其中一条“持有偿付能力线的成本”引起了我的注意。

(2)偿付能力额度和持有偿付能力额度的成本

“持有偿付能力线的成本”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在“内含价值标准”中称为“所需资本成本”。这个成本,本质上是一笔意外的风险准备金。作为内含价值报告中内含价值的扣除,在公司的账面上是看不见的。政策在那里,就在那里,一直在那里,按复利计算金额巨大。经过这种处理后,内含价值会更加真实。

那么,平安财报上251亿的“持有偿付能力线成本”是怎么算出来的?这是我的计算:2012的最低资本要求是485-[485+485x5.5%x(1-25%所得税)]/(1+11%)= 30亿。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偿付能力充足率是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之比。当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时,中国保监会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些必要的监管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制分红。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至150%之间时,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保险公司提交并实施防范偿付能力不足的预案。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但存在重大偿付能力风险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其整改或者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