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险管理,公司如何预防和管理风险?

1.定义:风险管理又称危机管理,是指在存在一定风险的环境下,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的管理过程。它包括风险测量、评估和应急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系列的优先化过程,让能造成最大损失、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风险相对较低的事情推迟。

但在现实中,优化过程往往很难决定,因为风险和发生的可能性通常是不一致的,所以要权衡两者的比例,才能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风险管理还面临有效利用资源的问题。这就涉及到机会成本的因素。将资源用于风险管理可能会减少可用于奖励活动的资源;理想的风险管理是用最少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化解最大的危机。

“风险管理”是上世纪六九十年代西方商界赴华投资的高管们的必修科目。当时很多MBA课程都额外增加了“风险管理”的环节。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

权衡降低风险的收益和成本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过程。

确定降低的成本效益权衡方案和决定行动计划(包括决定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过程就变成了风险管理。

2.风险管理的每一步。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就是识别、预测和度量风险并选择有效手段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应对风险,为企业安全生产获得经济保障。这就要求企业识别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预测各种风险对资源和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使生产得以持续。可见,风险识别、风险预测和风险处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预测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选择有效的手段应对风险。

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有:

2.1.1◆生产过程分析方法

生产过程分析是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综合分析,逐项分析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生产过程分析法可分为风险枚举法和流程图法。

1.风险枚举法是指风险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生产流程,列出每次生产反击的所有风险。

2.流程图法是指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将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序列化并制作流程图,以便于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

2.1.2◆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经营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识别和发现企业现有财产和责任所面临的风险。

2.1.3保险调查法

通过保险调查识别风险有两种方式:

通过险种清单,企业可以根据保险公司的险种清单或专门的保险刊物,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险种。这种方法只识别可保风险,对不可保风险无能为力。

委托保险人或保险咨询服务机构对本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调查和设计,找出各项财产和负债中存在的风险。

2.2风险预测

实际上,风险预测就是对风险进行估计和度量。风险管理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统计数据、风险信息和风险的性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确定各种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为选择合适的风险处理方法提供依据。风险预测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2.1预测风险的概率:通过数据积累和观察,发现损失的规律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段时间内一万间房子中有十间发生火灾,那么风险发生的概率是1/1000。所以主要防范大概率的风险。

2.2.2预测风险的强度:假设风险发生,会导致企业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要重点防范容易造成直接损失、损失规模和程度较大的风险。

2.3风险处理

风险管理的常用方法有:

2.3.1规避风险:被动规避风险。比如可以出售房屋避免火灾,可以利用陆路交通避免航空事故。因为以下问题,一般不使用。

可能会带来额外的风险。比如航空运输转陆路运输,虽然避免了航空事故,但是面临着陆路运输工具发生事故的风险。

会影响经营目标的实现。比如为了避免生产事故而停产,企业的利润目标就无法实现。

2.3.2风险防范: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导致风险的因素。比如为了防止仓库被淹,增设防洪闸门,加高防洪堤,可以大大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

2.3.3自保风险:企业自担风险。这些方法是:

小额亏损计入生产经营成本,发生亏损时由企业收益弥补。

对频率高、强度大的风险建立意外损失基金,在发生损失时用其进行补偿。问题是挤压了企业的资金,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对于较大的企业,建立专业的自保公司。

2.3.4风险转移: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出售、转移、保险等方式转移风险。

3.风险管理的历史

风险管理是一门新的管理学科。

风险管理从1930开始萌芽,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0930年代,由于1929-1933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美国约40%的银行和企业破产,经济倒退约20年。为了应对经营危机,美国许多大中型企业都设立了保险管理部门,为企业安排各种保险项目。可见当时的风险管理主要依靠保险手段。

1938之后,美国企业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并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50年代,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形成了风险管理一词。

1970之后,一场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运动逐渐掀起。197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面临风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风险成本的增加,法国从美国引进了风险管理并在法国传播。与法国同时,日本也开始研究风险管理。

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相继成立了全国性和区域性的风险管理协会。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齐聚纽约,讨论并通过了“101风险管理准则”,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6年,由欧洲11国家成立的“欧洲风险研究会”,将风险研究扩大到国际交流的范围。1986 10,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在新加坡召开,风险管理已经从环大西洋发展到亚太地区。

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0980年代。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引入中国,在少数企业的试用中,他们感到相当满意。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知识,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作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随着资产证券化在全球的兴起,风险证券化也被引入风险管理的研究领域。最成功的例子是瑞士再保险公司发行的巨灾债券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发行的PCS期权。

4.风险管理的分类

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两类:

操作风险管理主要研究所有企业面临的风险如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的管理。

保险风险管理主要以可保风险为风险管理对象,以保险管理为核心,以安全管理为辅助手段。

5.风险管理研究方法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方法是通过调查风险做出逻辑判断的过程。定量分析方法一般采用系统论方法,将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风险因素组成一个系统,抽象成一个理论模型,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数学工具,定量计算出最优的风险管理方案。

6.风险管理理论

6.1纯风险理论

纯风险理论以美国为代表。纯风险理论将企业风险管理的对象放在企业静态风险的管理上,将风险的转移与保险紧密联系起来。该理论认为,风险管理的基本功能是对威胁企业的纯风险进行确认和分析,通过分析,在风险自保和保险之间选择成本最低、保障最大的风险管理决策方案。这一理论是保险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6.2企业全面风险理论

企业全面风险理论以德国和英国为代表。该理论将企业风险管理的对象设定为企业的总风险,包括静态风险(纯风险)和动态风险(投机风险)。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既要将纯风险的弊端最小化,又要将投机风险的收益最大化。该理论认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企业倒闭相关风险的科学管理。企业全面风险理论是操作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