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江对事业的再投入
在河南漯河,王兴江重新投入了自己的事业。在随后的五年里,王兴江暂时放弃了所有的爱好,从不打篮球,从不写字画画,全力以赴做事业。人生的目标,在王兴江的心中,再次确立,“一是为国家做贡献,二是与国外竞争。”搬到河南漯河的5年,是王兴江生意最艰难的时期。1997期间,国家对原材料进行了严厉的限制,国企和私企竞争激烈。1997年他刚加了15万扩建工厂。等待米饭煮熟是最困难的。作为钢材加工企业,原材料由国企采购。因为竞争,长治钢厂原来一年供应30万吨钢坯,只给了3000吨。原材料的大幅减少导致产量大幅下降,从33万吨下降到654.38+0.8万吨。
不能坐以待毙,只能想办法出去。王兴江来到山西,找到了绛县541军工厂。541工厂正处于“军转民”时期。整个炼钢车间闲置,大门紧锁。王兴江从窗户钻进了工厂。王兴江的到来,给炼钢车间带来了希望。541厂厂长承诺,只要你承包,就养700个员工,承包费用一分钱不出,每1吨铁10元就够了。2003年,在临汾的几个县,王兴江做了一番调研,准备开办自己的钢厂。在翼城,王兴江与县里达成了初步意向。从翼城回来后,走到和曲沃的路口,几辆车已经等了很久。王兴江被劫持了。
“劫持”他的是曲沃县县委书记、县长。被“抢”到曲沃县后,王兴江与书记、县长进行了深度谈话。与翼城相比,曲沃在政策和土地方面提供了更优惠的条件。真正打动王兴江的是曲沃县领导的工作作风。“人家身为一县之长,可以这么做,为什么?如果你从事商业,你在任何地方都会这样做。”
在曲沃县高贤镇,一片闲置无人的洼地,没有庄稼,也是盐碱地,进入了王兴江的眼帘。在这个地方,山西中宇(即原山西玉瑾)悄然崛起。从冶炼车间到轧钢车间,王兴江建立了自己的钢铁王国。中宇集团在漯河、临汾拥有7家子公司,总资产约33亿元。两个速度,两年的辞职审批,八天的工厂生产。这两个令人费解的数字,却反映了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人们观念和效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