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动机是什么?

以下回答摘自?“CEO学习网”?什么事?“投融资上市”?版块,本版块包含最权威、最专业的企业投融资管理、企业上市计划、视频、下载等资源信息。

上市公司拆分上市的动机是什么?

上市公司选择什么样的上市模式,必然是从母公司价值能否提升和提升多少的角度出发,追求利益最大化。以下假设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上市公司选择分拆的原因。

信息不对称假说

所谓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完全掌握公司信息(包括过去信息、现有公开信息和公司内幕信息)的管理者与不完全掌握公司信息(只知道公司过去信息和市场公开信息)的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假说最早由南大(1991)提出。他认为,由于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对公司价值的估计与公司的真实价值不一致。当母公司整体价值(或母公司行业整体价值)被市场相对低估,而子公司价值被市场相对高估时,母公司管理者会采取拆分上市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分拆前,母公司的管理者掌握着投资者不知道的公司内部信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公司的真实价值;分拆上市后,母公司需要更详细地披露其财务状况,原有的内幕信息可能会成为公开信息供投资者知晓。因为母公司或其所在行业的整体价值被低估,内幕信息的披露对于母公司的原始股东来说是利好消息,市场肯定会对此做出积极的反应;虽然这对分拆子公司来说是个坏消息,但由于子公司规模小,依赖母公司价值,市场对母公司的整体反应是积极的,使得母公司股价上涨,原始股东价值增加。

管理激励假说

管理动机假说最早是由阿隆(1991)和阿廉(1998)提出的。这一假设主要从期权激励措施的押韵限制出发,认为激励措施只激励母公司的高级管理层,而分支机构的管理层很难激励公司管理层,因为其经营业绩不能与公司股价直接相关。而分拆上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分拆后子公司处于独立运营状态,直接接受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检验。这样,子公司管理层的管理绩效通过股票市场与公司绩效直接相关。如果公司经营业绩良好,管理层的业绩也会得到相应的肯定和奖励。如果公司经营业绩不佳,会立即通过股票市场反映出来,从而影响管理者的收入。在这种策略下,子公司的管理层被鼓励更加勤奋地经营子公司,以实现自己的利益,这弥补了期权激励的不足。

核心战略假设

核心战略假说是由Commen和Jarrel(1995)提出的,他们认为公司业务的分散化会导致较低的股权价值,而公司业务的核心化会导致较高的股权价值。目前对于分拆上市公司来说,分拆部分多为与母公司主业无关的新兴业务,如传统工业公司对高科技公司的分拆。这两类公司由于业务关联度低,增加了传统工业公司管理内部高科技产业的成本和难度,产生了内部负协同效应,而分拆上市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分拆,母公司和子公司可以专注于各自的核心业务,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增强企业管理战略的灵活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