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行业有多少巨头?如吴艳集团

鸿运集团

中国又多了一个“红塔集团”

2005年6月8日,165438+10月8日,鸿运集团在云南昆明成立。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和精心准备,鸿运集团将于2006年6月65438+10月1日进入正常运营。作为烟草行业首家由工厂制改为公司制的母子公司试点单位,红云集团的发展方向和运营模式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由此,云南烟草行业由原来的四家整合为三家,这是云南烟草行业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创造品牌和创造价值的新起点。

鸿运集团由原云南昆明卷烟厂和云南曲靖卷烟厂组成。严昆和瞿岩都是业内知名品牌企业,抛个名字就能打个洞。这是中国卷烟企业重组强强联合的开始,也是打造参与国际竞争的超大型卷烟企业的开始。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红云集团的成立,将有效实现云南两大烟草企业——昆明卷烟厂和曲靖卷烟厂的优势互补。昆明卷烟厂成立于1922,拥有云烟、茶花、香格里拉、茶花、春城等一系列名优卷烟品牌,年生产计划126万箱。2004年实现税收利润88.38亿元,在中国纳税百强、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九。曲靖卷烟厂成立近40年,是中国烟草行业的重点明星企业,拥有“福”、“士林”、“熊猫”、“庆忌”等知名品牌。2004年,曲靖卷烟厂生产卷烟654.38+0.372万箱,销售卷烟654.38+0.2万箱,实现利税45.6亿元,在全国纳税百强企业中排名第27位,在全国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30位,在云南百强企业中排名第7位,在云南百强企业中排名第9位。工厂所在地曲靖市年产烟叶300多万吨,是全国最大的优质烟叶基地。两个昆曲厂的联合,更有利于品牌的做大做强和原料的组织。

据悉,鸿运集团成立后,昆明卷烟厂和曲靖卷烟厂的法人资格被注销,两家工厂都成为公司的生产点。

由昆明卷烟厂和曲靖卷烟厂整合重组而成的鸿运集团,还包括瞿岩会泽分厂、严昆分厂和瞿岩乌兰浩特分厂五个卷烟生产厂。同时控股山西昆明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昆明卷烟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先进设备390余台套,员工2万余人,10个卷烟品牌列入中国卷烟“百大品牌”,近300万箱卷烟的生产规模、产量和税收效益居全国烟草行业第二位。

新成立的鸿运集团将按照资产、品牌、采购、销售“四统一”的要求,理顺原昆明卷烟厂、曲靖线圈厂的产、供、销、人、财、内外贸易关系,公司实行统一管理。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意见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有关规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公司兼并、重组和发展的支持。

通过兼并重组成立的鸿运集团,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深化改革、推进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行业发展方向的具体落实。红云集团将重点放在“做好云和小熊猫;加强茶花和石林;做一个安稳的春城,吉祥的庆典;做好“香格里拉、福牌”品牌战略,实施科学的品牌发展战略,提升品牌价值,打造税利过百亿、规模过百万箱的精品品牌和大品牌,促进云南经济建设和“两烟”发展。

随着鸿运集团的成立,国内烟草集团排名再次被刷新。红云集团已经成为仅次于红塔的全国第二大烟草集团,云南的烟草格局也从四雄对峙发展到现在的三足鼎立。

从鸿运集团的情况来看,通过昆曲两家工厂的合并重组,出现了难得的“三优”、“三好”的机遇。“三优”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优势。240多万箱计划资源全国排名第二,近300万箱的品牌市场规模全国排名1,进一步拓展了集团的发展空间;第二,品牌优势。集团拥有10个“百品牌”产品,云烟、茶花、春城产销突破50万箱,石林突破40万箱,庆忌近40万箱,具备成长为大品牌的基本条件。第三,原料优势。集团烟草基地的规模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整合后原料资源保障能力将显著提升。“三好”具体指:一是政策好。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理顺烟草行业资产管理体制深化企业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大企业集团,组建全国统一销售网络,促进大市场形成”。宏观政策的实施将为重点骨干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第二,是一个好的机制。国管局的市场化改革和调控将进一步提高烟草市场化水平,大企业、大品牌将赢得进一步成长的宝贵空间。第三,良好的环境,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是卷烟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鸿运集团作为行业首批试点单位,自始至终得到了国家局、省市党委政府和云南中烟工业总公司的高度重视。全国销售区域对集团来说有很好的前景。在产业导向政策的引导下,宏运集团的发展形成了政府关注、消费者支持、舆论推动的良好氛围。

但同时,鸿运集团清醒地认识到,重组并不一定意味着进步或发展,企业的规模与效益也不一定成正比。鸿运集团仍然面临着吸烟与健康、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原料、市场、人才等多重压力和挑战。

抓好“四个确保”和“五个提高”,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

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市场考验,红云集团上下一心,审时度势,把工作重点放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和竞争实力,大力建设“和谐红云”,确保集团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提出了注重协调、质量和效益,走经济增长和技术增长之路,并确定了2006年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生产卷烟。2006年,集团的税收利润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长8%。

围绕这项关系到红云集团发展、云南卷烟工业发展乃至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结合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红云集团将2006年的工作重点概括为“四个确保”和“五个提升”。即:立足科学发展,确保集团稳定持续增长;完善制度和机制,确保集团执行力的提升;注重自主创新,确保集团发展有新的增长点;加强内部监管,确保集团规范高效运行;关注市场,增强营销保障能力;优化原料资源,增强烟叶支撑能力;整合生产要素,提升质量保证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人才支撑能力;推进文明建设,增强建设“和谐红云”的保障能力。

新一轮重组起航

事实上,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国家烟草专卖局从2002年就提出了“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的目标,即打破地方封锁,建立全国统一的卷烟流通市场,重组合并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烟草企业,打造国际烟草品牌。到目前为止,中国烟草工业企业的数量已经从2003年的85家增加到现在的46家。品牌从582个整合到200多个。

“但昆明卷烟厂和曲靖卷烟厂这两个生产规模上百万盒的卷烟企业能够联合起来并最终合并,这在行业内还是第一次。这打破了长期以来烟草企业重组的艰难局面,标志着中国烟草行业新一轮重组的开始,这可能是战国纷争平息,群雄统一的标志性事件。”一位烟草行业人士说。

但是,卷烟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形成一定的产品市场后,企业发展、产品结构、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变化涉及很多,整合重组的难度越来越大。就地方政府而言,卷烟厂所在城市的财税很大一部分来自卷烟厂,任何调整都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就卷烟企业而言,每个企业在产品市场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上都有相当大的发言权。云南就更特殊了,烟草税收占整个财政收入的70%左右。

据了解,鸿运集团的成立费了不少周折。比如两个卷烟厂谁主导,比如新企业集团的名称,原有产品品牌的发展,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安置,比如未来昆明卷烟厂所在的昆明市和曲靖卷烟厂所在的曲靖市的税收分成。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面临着许多复杂的利益关系,需要几个方面的反复协调和协商。其间有个小插曲,当地一家报纸无意中说了一个卷烟厂和另一个合并了,立刻引起轩然大波,直到报纸更正。

“云南作为中国卷烟产量最大、工业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应该展现出强强联合。”牵头重组的云南中烟工业公司负责人表达了坚定的决心。在各方面的推动下,昆明卷烟厂和曲靖卷烟厂的合并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2005年7月11日,昆明卷烟厂厂长朱绍明与曲靖卷烟厂厂长余瑞芳分别签署了《两厂兼并重组协议书》,标志着严昆与瞿岩的兼并重组正式进入运作程序。2005年9月20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昆明卷烟厂与曲靖卷烟厂合并重组的批复》,命名为鸿运集团。

“红云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中烟企业的强强联合已经起航,以后还会有这样重组的案例。”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一位负责人说:“红云集团的成立只是一个开始。昆明卷烟厂和曲靖卷烟厂合并后,云南卷烟企业减为三家,未来三家将变为两家,甚至变为1,之后才有可能与省外大企业重组。这是生存、发展、竞争所需要的。”

烟草企业治理体系样本

作为高税收行业的烟草企业,企业规模变大后会不会出现“大企业病”:管理成本过高?缺乏主动性?鸿运集团管理团队的回答是:我们的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制度治理下的企业。据介绍,红云集团将是中国烟草首家由工厂制改为公司制的母子公司试点单位,即首家按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烟草企业。它的建立对探索现代烟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产权制度具有示范意义。

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鸿运集团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在公司经营机制上,新成立的鸿运集团将实行“四统一”,即资产、品牌、采购、销售的统一,理顺原昆明卷烟厂、曲靖卷烟厂的产、供、销、人、财、内外贸易关系,集团公司实行统一管理。

据介绍,以红云集团运营为试点,中国烟草企业在加紧整合的过程中,正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国烟草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水昌充满憧憬:“下一步可能就是股份化,让上市在某个时候成为烟企的必经之路。我想这一天不会太远了。今天,宏运集团作为中国第一家工厂到公司的企业,就是一个信号。”

目前,国务院已下发57号文件,对烟草行业的产权重组作出明确指示,2006年将启动更大规模的烟草行业重组。

国家烟草专卖局计划在两到三年内将现有卷烟工业企业组建成10个生产规模为300万箱的烟草集团。据悉,2005年对13家卷烟工业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后,具有法人资格的卷烟工业企业减少到44家,仅红塔集团、昆明、曲靖卷烟厂共同组建的鸿运集团就达到了300万的规模。

据介绍,目前国务院已经明确了烟草改革“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的思路,在更大层面上为改制提供了政策支持。此外,烟草商业系统的重组也已开始。胡新华说,2006年,更多的烟草商业企业将启动产权改革。

云南烟草行业形成超大型“烟草航母”的整合运动已经开始。

据悉,云南烟草与红塔集团(以下简称“红塔”)、红河卷烟厂(以下简称“红河”)、红云集团(以下简称“红云”)的合并方向已经确定,整合行动已进入筹备阶段。

“云南烟草行业必须有‘三变一改’。早改不如晚改,早改主动。”云南中烟工业总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中烟”)党委书记刘万东告诉记者。

重组工作将于明年开始。

在这次“三改一”中,云南将首先把红塔和红河整合成一个集团,然后集团将进一步与红云集团合并,从而使云南烟草工业成为一个统一的集团。

“红塔和红河的重组今年将是准备年,主要是完成重组前的企业调研工作,形成重组方案。真正的重组将在明年。”云南中烟外事办公室主任李维东说。记者了解到,事实上,这三家企业目前已经进入资产核实阶段。

据李维东介绍,在红塔和红河的这次重组中,云南中烟只负责两家企业的结构重组,红塔红河集团未来的领导任命权限在国家烟草专卖局。

"当然,重组企业的管理人员将通过选举产生."据李维东介绍,由于新红塔、红河集团的任命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决定,最终人选可能来自云南烟草行业内部,也可能是“空降兵”。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标准,未来两到三年,我国将培育10家左右以品牌为支撑的大型烟草企业集团。同时,这些大型烟草企业集团每个品牌的年产量要达到300万盒,但目前我国烟草生产企业很难达到这个水平。这种整合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三家企业可以共享资源。

非烟草资产将被剥离。

另一方面,随着三家企业合并方向的确定,三家企业原有非烟资产的剥离也提上日程。

此前,红塔、红河、鸿运均通过多元化经营发展房地产、建筑、建材制造、物业管理等产业。

“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要求,这次重组的目的之一就是将非烟产业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回归核心的烟草产业。”李维东说。

据云南中烟内部人士透露,三家公司分拆出来的非烟产业也将进行整合,交由非烟产业的专业人士进行管理。云南烟草行业的人可能是这个业务的董事长,但不会直接负责经营管理。

事实上,云南中烟并不认为发展非烟产业的方向是错误的,因为国际烟草巨头基本上都有非烟产业,有的甚至超过了主业。“但必须明确的是,这些企业的烟草业还是很强的。”知情人说。

目前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烟草公司是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年产量为654.38+00万箱,第二是英美烟草公司,产量为700多万箱,第三是日本烟草公司,产量为500多万箱,第四是帝国烟草公司,产量为393万箱。据统计,红塔集团产量320万箱,红河卷烟厂1.26万箱,红云集团300万箱。一旦重组成功,“三红”的产量加起来将达到746万盒,超过排名第二的英美烟草公司(700多万盒),将成为仅次于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的全球第二大烟草制造商。加上联合品牌,云南烟草和世界烟草。云南超级烟草集团的成立,也是中国烟草扩大企业规模,面对世界烟草巨头挑战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