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需要战略转型升级
积极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变
新常态下,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格局会逐渐演变。企业应深入分析市场、技术、资源、政治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根据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战略发展方向的确定必须适应新常态,发展目标应该是质量和效益,发展动力应该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以赢得战略主动。
比如,新常态下,高污染企业要将之前被忽视的环境治理成本纳入战略规划,结合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进行重新评估,以确定是否以及如何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从而形成战略转型目标。
1,从成本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发展。
新常态下,企业有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竞争对手也在调整发展方向,市场格局会有一轮结构性调整。同时,新常态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得市场弹性增大,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这就要求企业从单向的成本驱动发展转变为双向的市场驱动发展。这里所说的单向成本驱动发展,是指企业根据终端市场的需求组织各种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忽略了上游生产资料的变化。这种方式很容易因为上游形势的变化而影响下游市场的发展,导致效率低下,风险增加。
市场的逆向发展,是指企业要着眼于下游双向市场的变化,寻求两个市场之间的动态利润空间,根据整体市场结构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
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发展模式的本质区别。成本驱动的发展模式是单向决策,在经济周期短、下游市场有利的情况下可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但在经济周期过剩的情况下会面临发展不可持续的风险。市场驱动的发展是一个区间决策。在一段时间内,区间发展可能会失去突破上行区间的意外发展机会,同时避免突破下行区间的失速风险和隐患。以持续稳定发展为核心,积少成多,避免大起大落,总量控制是区间发展的本质追求,即以平常心实现常态发展,更符合新常态环境。
比如,纺织服装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时,不仅要了解产品的市场需求,研究什么款式的服装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承受能力,还要了解上游棉纱市场,掌握组织生产所消耗的主要原材料成本的波动情况,还要了解化纤的市场情况,考虑原材料替代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做出必要的计划。掌握了几个市场动态信息,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有效发展的基础和目标就有了依据,企业就能在市场中做出稳定准确的决策。
2.从横向联盟发展到纵向产业链协同发展。
企业横向联盟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价格联盟,获得竞争优势。新常态下,随着自由贸易的完善和市场参与者的增加,市场会更加开放和透明。在完全市场环境下,价格联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新常态下企业间横向联盟的发展格局将被打破,联盟间的企业反过来成为竞争对手。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有必要尽快向垂直产业链协同发展转变,扩大与产业链企业的合作,为企业发展赢得空间。新常态下,企业垂直产业链之间的信息渠道和物流渠道更加高效便捷,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在产业链连接上有增效的空间,可以通过产业链无缝连接和挖掘,实现共赢。而且产业链上的企业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扩大了市场环境的回旋余地,可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可以说,企业向垂直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转型,具有长期稳定发展的效果。
3.构建动态价格传导机制,向运营创新转变。
新常态下,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活力增强,促进了商品弹性的增加和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的增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当完善价格分析和预警机制,提高对价格波动的分析和决策能力,科学预测和指导生产经营活动,避免因价格不合理波动造成外部损失。
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密切关注上下游产品的变化和传导,深入分析国内外市场相关商品的供求、进出口、成本和价格等情况,做好主要相关商品的价格监测和预警分析,及时发现影响价格变化的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平稳传导上下游价格。
在价格传导存在延迟、扭曲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积极运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一些金融工具,制定有效的风险规避方案,对冲价格传导失灵情况下企业经营的一些风险。
例如,国际油价自今年7月以来已连续5个月下跌。WTI从107美元/桶跌至目前的75美元/桶,跌幅达30%,BTENT从112美元/桶跌至目前的79美元/桶,跌幅达29%。然而,国内市场已经跟随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了十个交易日。这里存在价格传导滞后的问题。如果石油公司只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终端产品价格进行决策,可想而知,市场消费者期待价格下调,石油销售公司按照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价格销售,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造成库存积压,后果更加严重。
但如果企业建立国际国内油价的联动传导机制,在国际市场开始下跌时卖空石油期货,在石油现货价格调整后以市场接受的价格卖出石油,同时平仓卖出期货空头头寸,就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的盈利部分有效对冲现货价格的损失,规避油价大幅下跌的风险。当市场不利时,实现稳定发展才能产生竞争力,才能在竞争环境中取胜。
4.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转化为技术创新。
新常态下,企业有机会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在去产能、去污染、去染色的外部政策环境下,高能耗、低价倾销的不良竞争局面将得到遏制,追求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生存环境将得到改善,拥有难得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宁静环境。
同时,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新材料的蓬勃发展,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企业应积极研究和应用这些新的技术领域,鼓励企业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行为和创新激情,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生产过程的智能信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新技术,从而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技术创新的能力,就能响应市场需求,甚至创造市场需求,企业的创新发展也就以此为基础。
5.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变,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因此,企业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转换经营机制。
一是要重塑与新常态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统一高效的决策机制。新常态下,企业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但企业的发展目标始终统一在质量效益发展上。当质量发展和效益发展不能兼顾时,要从源头上找原因,理清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保持定力,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集中资源解决主要矛盾,避免抓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是构建灵活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员工的积极性。设定灵活的考核目标,留有余地。在考核绩效时,要明确区分企业绩效构成的原因,区分市场环境因素与主观努力的关系,避免刚性约束机制影响员工积极性,为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