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如何?

电商零售渠道份额占比第一。

根据2004年正式实施的新国标《零售业态分类》,服装零售业态主要包括大卖场、百货商店、服装专卖店、购物中心和工厂直销中心、非实体店六种形态。

2021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品零售额9974.6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电子商务零售额占市场的36.4%,排名第一;其次是百货,零售额市场份额为29.0%;服装鞋类零售商(专卖店)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9.0%。

专卖店在服装零售所有渠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近年来,我国连锁商业发展非常迅速,服装专卖品牌店的连锁经营已经成为许多服装商业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率、增强实力的主要途径。国内服装品牌绝大多数采用“直营连锁+加盟连锁”的运营模式。从2016到2019,中国专卖店在服装零售所有渠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2020年受疫情影响大幅下跌至17.8%,但2026年迅速回升至19.0%。

近年来,超市(如沃尔玛、家乐福)、会员制商店(山姆会员店)、仓储式商场等大型综合商店成为与百货商店争夺服装销售的主要对手。受2020年电子商务兴起和疫情爆发的影响,中国大卖场在服装零售所有渠道中的占比从2016年的2.7%急剧下降到20218年的0.6%。同样,从2016年到2021年,中国百货在服装零售所有渠道中的占比逐年下降,从2016年的40.5%下降到2021年的29.0%。

服装鞋帽网上零售总额在增加。

后疫情时代,非接触式消费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网络消费的成熟发展,网络消费渠道和电商形式多样化,直播电商和社交电商后劲十足。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从2016到2021,中国服装鞋帽及针织纺织品网上零售总额连续增长。2021年,全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网上零售总额达到2.84万亿元,同比增长8.3%。

马森服装线上收入增速最高,七匹狼降幅最大。

后疫情时代,领先的服装零售品牌不断增加新的线上渠道,如直播、社交电商等。,并在产品布局、客群定位、文化定位等方面打造线上专属系列,线上营收占比越来越大;新锐品牌通过不断打磨产品、升级服务,以Z世代为核心客户群,不断适应年轻客户的潮流诉求。品牌向上的能量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产品体验、溢价能力、运营能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他们善于激发大众消费热情,占领消费者心智,成为细分领域的引领者。

2021年,安踏、李宁、马森、太平鸟、浪子、蓝海屋等服装企业线上贡献持续增加,其中马森增幅最高,2021年线上收入占比42.21%,同比上升3.71个百分点。但七匹狼、爱沐、格力斯、苏迪时尚等公司的线上收入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七匹狼2021线上收入下降最多,占比为40.83%,同比下降2.81个百分点。

数字化、综合化是业态的发展方向。

纵观中国的服装零售市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服装零售企业的经营策略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与几年前百货零售为主导业态的市场局面相比,如今的服装市场,技术创新与材料、物流、品牌传播、销售模式相结合,服装品牌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更新。品牌和业态的创新已经成为品牌发展时代的关键词,数字化和综合化是未来业态发展的重要方向。

以马森服装为例,2022年,线上线下融合方面,公司聚焦线下重点省份投入,优化渠道结构,持续加快购物中心渠道拓展;提升新店品质,着力提升可比门店的门店效率,强化台湾在渠道运营中的组织功能,不断深化全价值链的业务改革,扩大公司统一控货的门店范围,提升门店商品运营效率。在线将进一步扩大直播渠道,并使零售商能够建立自己的广播能力。

在大数据营销方面,马森服装持续推进“舒适时尚”的品牌定位,针对95后新青年策划全球品牌传播活动,加大线上平台的营销投入;围绕产品功能,结合消费者生活场景需求,进行品牌传播内容创意;贴合年轻人的喜好,增加短视频内容,加强与年轻人的互动,强化重点品类的品牌心智。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服装零售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