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六项财务指标分析
引言:财务指标分析是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以下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上市公司六大财务指标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市公司的六项基本财务分析有以下指标:
一、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综合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判断和评价管理层的经营业绩。
1.计算
(1)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已发行普通股股数=期初已发行普通股股数+本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什么时候发布的?报告期时间-本期回购的普通股数量?回购时间?报告期的时间
建议发放股票股利增加的股数不需要按照实际增加月份加权,可以直接计入分母。
(2)摊薄每股收益
企业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计算稀释性每股收益。
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票期权。
①可转换公司债券。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分子的调整项目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利息的税后影响;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假设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当期期初或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的股份数的加权平均数。
②认股权证和股票期权。
对于盈利性企业,当认股权证和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的市场平均价格时,应考虑稀释。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净利润作为一个分子的金额一般不变;分母的调整项是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时间权重也要考虑。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在提议的行权时将转换多少普通股?当期普通股的平均市场价格
行权价格和拟行权时待转换的普通股数量应根据相关权证合同和股票期权合同确定。公式中普通股当期的平均市价通常是根据每周或每月有代表性的股票交易价格进行简单算术平均计算得出的。当股票价格相对平均时,可以用股票的周收盘价或月收盘价作为代表价格。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计算市场平均价格,一经确定,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原计算方法不再适用,否则不得随意变更。当期发行认股权证或股票期权的,普通股的平均市场价格从认股权证或股票期权发行日起计算。
2.每股收益分析
对于投资者来说。每股收益是一个利润的综合概念,可以恰当地解释收益的增加或减少。人们一般把每股收益作为企业能否顺利实现利润目标的衡量标准,也可以把它作为企业管理效率、盈利能力和红利来源的标志。
每股收益这一财务指标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之间具有相当的可比性,因此在上市公司之间的业绩比较中被广泛引用。该指标越大,盈利能力越好,股利分配来源越丰富,资产增值能力越强。
分析每股收益指标时,注意:
(1)企业通过回购库藏股减少发行的普通股数量,从而单纯提高每股收益。
(2)如果企业将利润用于分配股票股利或配股,会增加企业外部流通的股份数量,从而大大摊薄每股收益。
(3)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时,应注意区分公布的每股收益是按照原股数计算还是按照充分稀释后的股份计算规则计算,以免被误导。
2.每股股息
每股股利反映了上市公司每股普通股所获得的股利的大小。每股股利越大,企业股权的盈利能力越强;每股股息越小,公司股票的盈利能力越弱。但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的每股股利不仅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还取决于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如果企业为了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而增加公积金,当期每股分红必然减少;反之,当前每股股息会增加。
反映每股股利与每股收益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股利支付率,即每股股利分配额与当期每股收益的比值。借助这一指标,投资者可以了解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第三,市盈率
市盈率是每股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收益
一方面,市盈率越高,企业未来成长的潜力越大,即投资者对股票的评价越高,另一方面,投资者对股票的评价越低。另一方面,市盈率越高,投资该股票的风险越大,市盈率越低,投资该股票的风险越小。
影响企业股票市盈率的因素有:
一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增长。
第二,投资者收益率的稳定性。如果上市公司经营效益良好且相对稳定,投资者会获得较高且稳定的回报,投资者会愿意持有该公司的股份,因此公司的股票市盈率会因为众多投资者的普通乐观而相应提高。
第三,市盈率也受利率变化的影响。当市场利率水平发生变化时,市盈率也要相应调整。
4.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又称每股账面价值,是指企业的净资产与对外发行的普通股股数之比。
动词 (verb的缩写)市净率
市净率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是投资者用来衡量和分析一支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工具之一。
市净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市净率=每股价格/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代表全体股东共同享有的权益,是股东对公司财产所有权和公司投资价值的最基本体现,可以用来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反之,投资价值低。但有时较低的市净率可能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不良预期,而较高的市净率则相反。因此,在判断一只股票的投资价值时,还应综合考虑当时的市场环境、公司的经营状况、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不及物动词管理讨论和分析
1.管理的概念讨论和分析
管理层讨论分析是管理层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对企业过去经营状况的评价和分析,以及对企业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判断。是对企业财务报表所描述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说明,是对经营中固有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揭示,是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
管理层讨论和分析是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上市公司编制和披露管理层讨论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使公众投资者有机会了解管理层自己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和评价以及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计划。这些信息尚未在财务报表和附注中充分披露,但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非常重要。
管理层讨论分析的信息大多涉及定性的软信息,具有很强的“内在性”,无法做出详细的强制性规定和有效的监控。所以西方国家的披露原则是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企业可以自主决定如何披露这类信息。我国也基本执行这一原则,如中报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和年报中的“董事会报告”部分,规定部分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必须披露,部分则鼓励企业自愿披露。
2.管理层讨论和分析的内容。
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主要包括报告期经营业绩变动情况说明和前瞻性信息两部分。
(1)报告期内经营业绩变动情况说明
(1)企业主营业务及其经营状况分析。
②概述企业报告期内的整体经营情况,列示其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的同比变化情况,说明主要影响因素。企业应当对前期披露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实现、执行和调整情况进行总结。企业实际经营业绩比已公开披露的本年度盈利预测或经营计划低10%或高20%的,应详细说明差异原因。企业可以介绍与企业业务相关的宏观经济层面或外部经营环境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或区域市场地位,分析企业的主要优势和困难,分析企业经营和盈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③说明报告期内企业资产构成、企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财务数据的重大同比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
(4)结合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说明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构成。如果相关数据发生重大变化,应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⑤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的利用、订单的取得、产品的销售或积压、主要技术人员的变动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重要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
⑥主要控股企业和参股企业的经营业绩分析。
(2)企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信息
(一)企业应结合评审情况,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如果有重大影响,应对管理层给出基本判断的说明。
(2)企业应提醒投资者管理层关注的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披露企业发展战略,以及要开展的新业务和要投资的新项目。如果企业有多项业务,还应说明各项业务的发展规划。同时,企业应披露新一年的经营计划,包括(但不限于)收入、费用和成本计划,以及新一年的经营目标,如促销、扩大市场份额、降低成本、研发计划,以及为实现上述经营目标所要采取的策略和行动。企业可以编制和披露新年度的盈利预测,该盈利预测必须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发表意见。
(三)企业应披露实现未来发展战略所需的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以及资金来源,说明维持企业当期业务和完成在建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以及未来主要的资金支出计划,包括未来已知的资金支出承诺、合同安排和时间安排。同时对企业资金的安排、成本和使用进行了说明。企业应区分债务融资、表外融资、股权融资和衍生产品融资,披露未来资金来源。
④所有风险因素(包括宏观政策风险、市场或业务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等。)应由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披露,披露的内容应充分、准确、具体。同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台自己的(或计划的)对策和措施,对策和措施要具体、可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