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久事集团公司

上海久事公司作为上海市国有独资综合性投资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850多亿元的资产规模,综合经济实力、影响力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位居全国国有投资公司前列。

久事公司源于“94专项”。1986年8月5日,国务院以“国函(1986)94号”文件,批准上海采取自借自还方式扩大利用外资,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技术改造,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首批利用外资规模增加32亿美元,其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6543.8+0.4亿美元,用于工业技术改造6543.8+0.3亿美元,用于第三产业和旅游业5亿美元。这项政策被称为“94专项”。

为了保证“94专项”的顺利运行,当时上海市政府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试图运用经济手段,通过成立专门的经济实体来筹集、调剂和管理“94专项”的资金。1987 12.30,上海久事公司应运而生,取名“94”谐音。

源于制度创新,又进一步推动体制和制度创新。

久事公司的诞生是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的产物。一直以来,我国政府投资遵循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以行政手段管理和实施投资;投资公司出现后,尝试用经济手段和市场化运作方式和要求进行政府投资,是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一大进步。

投资公司不仅是制度创新的产物,而且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产权是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头脑中,计划经济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往往只认政府或政府部门,而不认投资方,尤其是政府项目。

从1994开始,久事公司提出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的原则理顺资产关系,明确久事是这些资产的所有者。当时由于观念问题,阻力很大。最后在政府的支持下,终于得到了确认,使市政基础设施领域的行政观念“堡垒”开始动摇,产权观念逐渐确立。

久事公司作为投资公司,也通过产权纽带将相关产权理念带给投资参与者和控股公司,尤其是控股公司的具体公司治理实践。

国有投资公司的这些产权实践,客观上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围绕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国有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作用。

久事公司作为政府投资公司,紧紧围绕“政府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功能定位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国有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引导、推动和带动作用。

久事公司实施“94专项”管理以来,已为35个旅游、酒店改造项目和268个重大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提供了27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建成了新锦江、银河、建国、华庭、龙柏等一批涉外高端酒店。东方明珠电视塔矗立在浦东陆家嘴;子午线轮胎、金阳腈纶、高桥石化丙烯酸、飞利浦半导体等重大产业投资项目顺利建成投产,提升了上海的国际形象,有力促进了上海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久事公司直接融资65438.04亿美元,投资了南浦大桥、地铁1号线、合流污水一期工程、20万门程控电话、虹桥机场国际航站楼改造等五大市政基础设施。转让南浦大桥45%的经营权投资徐浦大桥,再转让徐浦大桥的经营权投资其他基建项目。从根本上改善了上海城市基础设施老化的状况,加强了浦东与浦西的交通联系,支撑了浦东的开发开放。

在1990年代期间,久事公司根据当时上海市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和意图,积极参与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选择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进行投资,包括永新彩管、施乐复印、许电玻壳、宜昌薄板、朗讯、华虹“909”等。它采用中外合资合作的模式,结合引进外资,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改革。为支持浦东开发开放,根据政府的政策意图,直接参与投资外高桥开发区、张江高新开发区、星火开发区等项目。久事公司还投资了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申银万国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东方证券、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知名金融机构,积极推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通过“94专项”,一批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培养了开展国际业务的能力,培养了一批外向型经济金融人才,提高了上海对外金融服务水平,促进了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功能建设。

21世纪,久事公司根据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意图,决定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主要投资产业。通过控股成立上海申通集团,实施上海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投资建设磁浮交通商业运营示范线,积极致力于改善和提高上海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为广大市民提供便利。

此外,久事公司还以投资控股的方式,承担了上海国际赛车场、火车南站广场、浦东铁路等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

通过国际赛车场的建设为中国获得F1的举办权,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上海,极大地促进上海的国际化管理能力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火车南站广场是上海铁路客运的南大门,是多功能的综合交通枢纽,而浦东铁路作为连接鲁超港的交通干线,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上海的交通网络,进一步融入长三角,服务全国,增强上海的经济辐射功能。

从20世纪60年代+0980年代的五大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到20世纪60年代+0990年代积极参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再到目前以轨道交通网络为重点的四大工程,久事公司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作用,同时不断创新投资方式和投资管理,从拨款投资到资本投资,从单纯拨款到项目管理,再到参股和股权管理、投资控股管理。

久事公司在过去十年的发展中取得的成绩,既是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成功,也是久事自身运营的成功,是久事政府投资项目市场化运作的成功。

积极开展资产管理和资本经营。

久事公司早在1994就开始了资产管理活动。当时,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公司及时提出了并表、并表、盘活的“三板”工作方针,重点对风险高、倾向平淡的债权资产和房地产资产进行并表、清算和变现,尝试以资产管理的方式运作这些资产。通过资产置换、相关业务联动运作、法律诉讼等方式和手段,大部分债权和不动产得到了有效清理和收回。经过近10年的“三定”工作,目前公司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接近于零。

对于产业股权资产,久事公司较早确立了阶段性持股的理念,结合不同项目的产业周期,采取不同的股权管理策略。通过分阶段持有和培育项目,获得投资回报;通过转让成熟的产业项目或捕捉股权转让的战略机遇,实现丰厚的资本溢价收入和良好的经济回报。在这方面,经典案例有张江高科、朗讯科技、浦发银行、永新彩管等。

久事公司还积极将资产管理和资本管理方法应用于基础设施领域。通过以其他投资者地铁1号线资产置换联合排污股权,以轨道交通股权投资置换原有投资于各区县的产业资产,公司在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业务得到了有效积累。然后将这些轨道交通资产和股权作为部分出资设立上海申通集团,实现了公司投资有进有退,将存量变成增量,实现了公司投资业务的滚动发展,使公司能够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断发展。

未来发展目标:战略控股投资公司

综合投资公司和专业投资公司(又称产业投资公司)是目前我国国有投资公司的两种主要业态。久事公司在“综合投资公司”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产业投资集团等产业组织形式,结合对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在坚持代表政府投资者、充分发挥“政府项目、市场运作”功能的前提下,提出了“战略控股投资公司”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

作为战略控股投资公司,首先要以体现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为目标,按照公益性、基础性、引导性原则,投资关系全局、需要政府控制的重大项目。

其次,在操作上,要体现阶段性特征,以阶段性持股为主要经营理念,以资产管理和资本经营为主要经营手段,不断进行增量投资和存量资产结构的动态调整,通过退出存量的方式实现滚动发展,带动增量投资。

第三,与被投资公司的关系主要是基于产权的战略控股关系。对被投资控股公司的管理主要采取以突出监管和财力为特征的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不干预各控股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具体的业务活动通过各控股公司的专业管理团队来实施。在国资结构调整中,还可以发挥战略控股投资公司的战略控股作用,利用其资产运营优势,发挥国资进退的平台作用。

国有投资公司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们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经济主体。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有投资公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所以,对于国有投资公司来说,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需要什么样的国有投资公司”的问题。久事公司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积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