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井喷背后的故事
不是铁岭,是车都。
虎年伊始,在房地产遇冷、汽车行业回暖的春风下,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的井喷,热衷于发展汽车的国内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纷纷加码汽车,进一步抢占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使其老区、新区、特区、开发区大幅转型为新的“造车区”——“车都”。
最新的惊喜是,2月12日,微信官方账号(辽宁省政府官微)发布了一篇名为《沈阳市大东区五个同时抓,争当振兴发展先锋》的文章,其中提到:“结合平民区城市更新,开拓产业发展空间,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就像小米总部工厂落地北京前的桥段,这篇文章红了一天——没直播过半集——就去吃盒饭了:在辽宁发布的微信官方账号迅速选择删除,但特斯拉官方澄清为假消息。
与“招商不如山海关”相比,最近首都的招商更是加了杠杆。
5438年6月+2022年10月,北京陆续公布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新能源产业和智能电动汽车是亮点:推动小米汽车制造工厂、卫兰新能源固态电池一期、丰田燃料电池R&D中心、特斯拉设计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支持北京奔驰增加产能,推出新能源产品;完成李制造基地工厂的改扩建,确保设备顺利安装调试;支持北汽集团等传统车企转型升级。
继小米汽车之后,另一家科技巨头百度的造车项目杜畿已悄然在北京设立新总部,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
2022年6月65438+10月10,北京市经信局官网发布的2021工作总结无意中透露了这个“秘密”。
2022年6月6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到,2022年北京将推进小米汽车、李建设,精准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培育更多硬科技独角兽。
在新旧动能转换、新旧汽车切换的当下,北京对近年来屡遭挫折的北汽新能源并不满意。同时看起来更有活力,比如李和小米汽车,还有后来造车的百度。
2021 10,李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在北京顺义区开工建设。新工厂在已经停产两年的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厂区内重建,总投资60亿元。预计2023年9月建成投产。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65438+万辆纯电动汽车。
2021 165438+10月27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小米科技签约仪式举行。曾被武汉、合肥、长春“惊呆”的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
小米汽车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销售总部和R&D总部,并将分两期建设年产30万辆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分别形成654.38+0.5万辆的产能,预计2024年下线。
不仅沈阳,北京、长春、武汉、上海、重庆、广州等各大城市的领导都到企业一线,欢呼呐喊,希望把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保持稳定增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合肥、南京等新一线城市在新的一年更是放大招,加强招商引资力度,营造营商环境。
2022年2月10日,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率先开展现场办公的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企业领导纷纷点赞。一位从外地来皖投资的企业家说,这次活动“很独特”,就像一个春风吹自己的脸,看到了“三个变化”:从“企业被动找领导”到“领导主动找企业”
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5%;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第9号》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总规模将达到1000万辆。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第9号》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总规模将达到1000万辆。
当前和未来,如果失去新能源汽车产业,我们就缺少了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稳增长、保就业的最强“引擎”。现在,我们不会“换挡、换挡、转弯”,等到灯干了、油尽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充电,再看到阳光灿烂的太阳了。
底特律、汽车城、汽车城、汽车谷的新一轮大城市竞争已经开始。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10个省市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主要产业或第一产业,甚至将本土汽车企业作为灯塔,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万亿增长极。
《汽车商业评论》从各地的官方发布中,探寻了虎年地方政府对当地汽车产业的渴望和希望。
65438+10月22日,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来到一汽慰问一线员工,调研生产经营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中国一汽关伟报道,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长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子莲,省政府秘书长等省市领导陪同。
来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动力总成厂,观摩零配件研发和生产线运转,看望一线员工,提前送上节日祝福,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致以崇高敬意。
中国一汽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介绍一汽2022年生产经营计划和一季度重点工作安排。
过去的一年,“省市大力支持一汽克服重重困难”,挖掘内部潜力,努力把“缺芯”的影响降到最低,深化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红旗品牌销量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提升,整体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他希望一汽牢记殷切嘱托,保持昂扬斗志,续写“这里风景独好”的新篇章,“省市政府将一如既往为一汽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表示,2022年,一汽将以“红旗”发展为标杆,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以用户为中心,以全面创新为主线,坚决打好四场攻坚战,切实抓好九项重点工作,向着建设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目标奋勇前进,“努力为吉林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月7日,虎年大年初一,上海市委书记来到SAIC旗下的杰氢科技,详细了解主营业务发展和核心技术研发情况,并走进车间察看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
何洁科技官微表示,SAIC副总裁兼总工程师、何洁科技董事长、何洁科技总经理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支撑、全产业链渗透、运营政策保障等方面谈了思路和建议。
认真询问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产业发展前景和当前瓶颈难点,鼓励企业瞄准关键领域加大突破力度,真正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海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在全面升级产业基础,实现产业链现代化,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广阔的舞台。
“我们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更好、更快、更精准地对接、落地、见效。”他希望企业充分发挥优势,拉长长板,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和协同创新,与上下游企业优势互补,加快形成有影响力和引领性的产业集群,更好地帮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目标,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等国家战略的实施。
2月14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中国武汉经开区、车谷)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年度目标,压着压力锐意进取、迎头赶上,确保一季度良好开局,为实现全年持续创优打下坚实基础。
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二工厂,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深入交流,认真听取企业产品研发、生产经营情况介绍,察看整车生产线,了解整车制造销售情况。
他希望东风公司抓住机遇,扩大市场份额,加快下一代汽车产业链布局,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推动武汉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并表示“相关区县和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务,支持企业在中国发展壮大”。
来到汉南片区百亿项目现场,走进项目现场,认真听取武汉经开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他强调,“项目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要压实责任,加强协调,优化服务。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座谈会上,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就一季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城融合、良好开局等情况作了报告。希望武汉经开区敢于“跳起来摘桃子”,在国家级经开区的广场上争抢位置。
(中国车谷)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紧建设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谈汽车产业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狠抓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月10,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工委副书记、区长与东风本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沟通。
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快建设本田全球首家新能源标杆整车工厂,共同推动东风本田年产销达到百万辆。
2月7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重庆市领导到各大项目工地、重点企业调研,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重庆市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市长到西部(重庆)科学城调研项目建设进展和企业生产情况。
在拥有多项新能源汽车动力研发领域国内领先技术的企业展厅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观看核心产品展示,了解关键技术指标性能优势。
车间里,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着,实现了全程智能操作。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他表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他希望企业抓住机遇,聚焦主业,加大在R&D的投入,在存量的基础上做好增量,继续推进绿色、智能、高端汽车产品的转型升级。他祝愿金康公司在新的一年里发展得越来越好。
2月11日,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人民日报社重庆分社社长调研赛勒斯。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总裁陪同调研。出席论坛,高度评价小康集团近年来的转型升级,希望再接再厉,发展新能源汽车。
2月14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江北区委书记一行到赛丽斯两江智能工厂调研,并拜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其中称“重庆市各级人民法院将持续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2月9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到广汽集团了解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情况,听取NPC代表和企业的意见建议。他希望广汽集团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步伐,推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先后走进广汽爱安、广汽研究院、广汽乘用车的装配车间、电池车间、科技展厅、造型室,详细了解新能源汽车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自主品牌建设等情况,与全国、省、市、区人大代表和一线员工深入互动交流。
充分肯定广汽集团取得的成绩:广汽集团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打造了令人骄傲的民族品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龙头企业。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芯片荒的冲击,广汽集团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汽车产销、营业收入、利税总额等主要经营指标超预期,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和主力军作用。
以招商引资和赌博闻名的合肥,年初以来加大了工作力度。12月2日下午,安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主持召开今年1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会议,指出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服务保障项目建设要做到“四条战线”:政策发力、程序审批、指导解决问题,确保一个项目不因工作不及时、服务不到位而受困。
强调理念要新,标准要高,速度要快——“宁可让程序等项目,不要让程序等项目”。
合肥和蔚来的故事,是合肥市政府敢于跟随和引领招商引资的头部企业和重大战略项目的故事。“2019年度最差男人”蔚来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曾向全国18城市求助。最后只有合肥把蔚来从ICU抢救出来,获得了重生。
其实2020年第一季度,虽然还在疫情中,但合肥派出的很多“侦察兵”把朋友圈问了个遍,查了个遍。用合肥市委书记的话说,合肥的招商团队不是拼运气而是拼手艺。
汽车圈记忆犹新的是,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峰会于6月1日在合肥开幕。我特意抽空分批和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嘉宾聊了聊。
合肥将坚持做“最懂你的人”,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动车之都。
智能电动汽车是合肥新产业的重点方向。合肥坚持政府应该更有效地促进市场,创造了许多政企合作的成功案例。欢迎更多的企业家和投资者与我们合作。合肥将坚持做“最懂你的人”,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动车之都。
据说在安徽省,从省委领导开始,每个人划分一个产业链,除了分管的工作,还有具体产业链的链长。合肥被戏称为伪装成政府的最佳投资机构,因为它连续引进了液晶面板巨头BOE,进入了半导体公司长新和赵毅,创造了造车新势力蔚来,并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基地。
合肥首先以“芯屏与终身智慧的结合”为投资标的——芯片的芯、液晶屏的屏、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集成电路、面向消费终端的现代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无论是邀请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院士、专家召开研讨会,还是邀请顶尖的咨询公司进行咨询,关键是要把产业链地图拉出来,然后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缺什么,那就精确打击,拉到合肥。
可以说目标很精准,我们一个一个说;目标企业需要什么便利,就创造什么条件;目标企业在推进什么战略,就会配合战略;如果今年谈不拢,那明年再来,直到拿下目标。这很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汽车商业评论》还发现,其他新一线城市,如南京,也将汽车等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头戏。
南京被认为是引进造车新势力最多的城市。虽然新能源汽车品牌所剩不多,但南京在2月7日召开了春节第一次会议,向全市发出动员令,发布了《2022年优化南京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加快形成全面便利、高度活跃、实质公平、充分开放的发展环境,努力进入全球营商环境一流城市行列。
南京发布微信号称,这是第四个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116任务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其中,建立场景化政策服务实施细则、深化“先解决问题”机制等七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走在了全国前列。
《汽车商业评论》也提醒地方政府,很多地方想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积极性是好的,但是大家能不能成为汽车城或者汽车之都,取决于很多方面,尤其是是否具备基础条件。
第一,从市场需求来看,中国不需要那么多新能源汽车城市。
据CCID研究院统计,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规划总产能将达到2669万辆,远远超过实际需求。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54.38+0.36.7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5.1%。即使2021年销量为289.3万辆,产能利用率也只有11%。
第二,底特律从来没有自封过。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车到了路上,车到了城里,你就被别人认出来了。
第三不是建汽车城,而是在某一汽汽车链条上做优做强零部件——做新型汽车零部件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城、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城也不错。
研究产业现象50多年、出版过几本“汽车动力”书籍的汽车专家程振彪建议,大家不要一哄而上,陷入投资热潮,最终得不偿失,损失巨大。“不是不想好高骛远,而是不要好高骛远,轻视基础,扎扎实实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