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股价暴跌。它经历了什么?

力帆股份发布股东及董减持计划的公告显示,力帆股份的减持计划将在未来6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进行,合计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上市公司股东和东健高管减持,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并不奇怪,但力帆的选股时机却让投资者大呼“不懂”。

当日,力帆股份一字跌停,收盘价为每股4.5元,连续第二个工作日跌停。

一个半月前,力帆股份因为涉足氢燃料电池汽车而“火”了一把。

4月15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子公司与武汉泰格氢能汽车有限公司、重庆迪达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开展氢能乘用车试验,争取国家氢能乘用车公示目录,完成氢燃料电动汽车研发并达到量产状态。

作为当时市场的宠儿,“氢燃料”让股价一直不温不火的力帆拿下了连续五个涨停。

公告发布后的6个交易日,力帆股价从5.63元/股涨到最高9.65元/股,涨幅71.4%,达到两年多来的高点。

但在公告后的第七个交易日,力帆股份在回复上交所对其氢燃料电池汽车项目的问询时表示,公司氢燃料电池汽车项目仍处于合作开发的初级阶段,可能存在项目开发不成功的风险,表现为项目开发不如预期, 导致产品无法进入国家公开的氢乘用车目录,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成本没有降低到足以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项目无法获得全额资金支持。

从“氢气曝光激增”到“泡沫破裂”,力帆股价直接“翻车”,在回复上交所后的三个交易日内两次下跌,一直在跌。

涉嫌利益输送

然而,力帆股份的“冬天”并没有就此结束。

4月底,力帆公布了2018年年报和2019年一季报:2018年,力帆汽车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近48%;2019一季度,力帆汽车亏损9720万元,同比下降257.6%。

纵观力帆股份2018的业绩,在车市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保持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实属不易,但实际上,力帆股份20150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

除了公司业绩,5月17日,上交所还对力帆的货币资金、公司流动性和偿付能力、公司经营情况进行了问询。其中就有对力帆货币基金的质疑。一边是公司财务费用(1242万元)高,一边是力帆的货币现金存放在重庆力帆财务有限公司,上交所要求力帆说明是否存在问题。

记者发现,重庆力帆财务有限公司由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控股,持股比例为51%,另外49%由力帆持有,最终受益人为力帆前董事长尹明善。

在投资者来到力帆回复上述问询函之前,他们等待的是股东和董的减持公告。对于问询函,力帆表示,由于涉及面广、涉及时间长、后续安排未来工作,申请延期回复。

频繁抵押

资金不足

上述负面信息的背后,其实是力帆汽车这几年经营不善。27年前,53岁的尹明善不顾一切困难成立了力帆摩托,一路疾驰进入汽车行业,成为一个时代的“创业偶像”,却在81岁时跌落神坛。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自2016年以来,力帆汽车净利润虽然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但扣非净利润却连续三年为负。

就力帆的乘用车销量而言,2016也是一个转折点。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力帆汽车累计销量为113000辆,同比下滑超过28%;虽然在2017有所反弹,但并没有超过15万辆的订单。2018年下降到只有65438+万辆。

在燃油车销量低迷的情况下,以摩托车起家的力帆汽车近年来将发展重点放在了新能源汽车上。尹明善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代价是高负债。2018年报显示,力帆汽车流动负债账面余额高达6543.8+087.8亿元,而流动资产账面余额仅为6543.8+034.3亿元,远低于流动负债,使得力帆股份可能存在负债风险;此外,力帆汽车仍有有限的流动资产,有限余额为4614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货币资金受限余额是指存款、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如定期存款)、依法质押或以其他方式设定担保权的货币资金。

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力帆股份的大量限制性资产可能来自其较高的股权质押率,这恰恰反映出公司在资金流方面相当紧张,因为公司在能够正常融资的情况下,一般不会选择这种高成本、高风险的融资方式。

据粗略统计,力帆股份近两年频繁采取股权质押和质押的形式,股权质押次数达到20多次,总质押股数从9.95%飙升至如今的90%。力帆股份上一次解除质押发生在5月31日,解除/质押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