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成为汽车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约占碳排放总量的10%。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行业分析师王坚告诉记者,道路运输产生的碳排放约占70%。“从这个角度来说,展会现场出现大量汽车企业并不奇怪,因为汽车是道路运输最重要的载体,其碳排放量比较大。”
如何驶向“绿色未来”?汽车生产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伟巴斯特集团带来了未来驾驶舱、太阳能车顶、可拆卸轻量化车顶、混合动力电池系统等产品,提供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的汽车零部件。
在展出的未来驾驶舱中,记者看到驾驶舱的屋顶使用了太阳能发电材料。通过在大型全景天窗上实现太阳能发电的功能,获得的能量不仅可以增加续航里程,还可以为电暖器提供能量。此外,现场还展示了可拆卸的轻质车顶和聚碳酸酯车顶。据悉,轻量化还有助于降低车辆的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今天的世博园区,大约80%的汽车品牌与我们有合作关系。”伟巴斯特中国企业传讯部徐伟表示,为了减少碳排放,汽车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记者发现,本届博览会汽车行业不仅参与度高,还整齐地打出了新能源这张“王牌”。对此,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纵观国内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已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选择。“2022年,我国新能源普及率超过27.6%,充分证明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形成了替代效应。”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多的是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向新能源方向发展是不可逆的,在新能源领域抢占市场,未来是决定汽车企业生死的问题。”王坚说。
上汽集团旗下的樊菲汽车扩大产品线,加速新能源市场份额。其中一款车辅以电池快换专利和车电分离模式,通过合理的动力方案和成本控制进行赋能。
除了运营阶段,汽车生产也是减排的关键。在本次博览会中,特斯拉首次将超级工厂以沙盘的形式搬到了展会现场。
据介绍,特斯拉Giga Shanghai也是一家“绿色工厂”,该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90%将被回收利用,可减少30%的温室气体排放和15%的用水量。
纵观整个绿色交通领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始终是实现绿色低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而地铁就是公共交通中低碳节能大容量交通工具的代表。
地铁作为上海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日均客流量超过1000万人次。然而,上海地铁对“绿色”的追求并不止于此,而是不断解决“二次节能之风”。目前,90%以上的车站应用了节能灯,80%以上的地下车站采取了空调系统节能措施。
除了“节流”,上海地铁也在积极“开源”。目前上海地铁运营的轨道交通基地上建设有16座分布式光伏电站,日常发电可在基地内部使用。预计到2026年,计划并入十余个新建基地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超过9200万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