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登记管理办法
《信托登记管理办法》是指规范信托机构资产登记管理,保护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权益,对信托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规章制度。
《信托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8 12 1生效,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颁布,旨在规范信托机构资产登记管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和监管部门责任。主要内容包括信托资产登记、信托投资人信息披露、信托资产评估、信托资产监督管理等。《办法》明确规定,信托公司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业务规范的要求,完善资产登记制度,确保登记信息准确、完整、及时;建立投资者投资管理制度,确保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开展信托资产评估,及时更新调整资产登记信息。同时,《办法》还强化了监管部门的职责,要求监管部门加强对信托机构资产登记管理的监管,确保信托资产登记工作规范有序;加强对信托公司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办法》还规定了信托公司应当遵循的诚信原则,不得误导和欺骗投资者;同时,要求信托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保障信托业健康发展。
信托公司违反《信托登记管理办法》会面临什么后果?信托公司违反《信托登记管理办法》的,将被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同时,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诉和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信托登记管理办法》的实施,规范了信托机构的资产登记管理和监管部门的职责,为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信托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对于信托公司而言,遵守相关规定是贯彻“诚实信用”基本原则,确保经营风险可控的必要条件。同时,投资者在选择信托产品时应注意信托资产的登记和披露,通过了解相关信息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 (一)伪造、篡改、隐匿、故意编造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的;(二)误导或者欺骗投资者。(三)非法占用信托财产。(四)拒绝接受或者阻挠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