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多少国营越剧团?

国有:上海越剧院(一团,红楼剧院)、上海国泰越剧院、上海静安越剧院(白玉兰艺术团)、虹口越剧院。

民间:上海德宝月剧团、上海潇雅艺术工作室。

还有,我记得以前各区县都有自己的越剧团。不知道还有没有。

回答补充:

上海悦剧院,成立于04月1950,隶属于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1951年3月,剧团并入华东戏曲研究所后,吸收了东山越剧社的成员,成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的一个团体。1954年初,玉兰剧团加入的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团,隶属于华东戏曲研究所,被命名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第二团。1955年3月,华东大行政区撤销,华东戏曲研究所关闭。我院所属的两个越剧团和部分艺术干部成立了上海越剧院,袁雪芬女士任首任院长,现为名誉院长。现任会长李莉、党总支书记张群、艺术总监徐虎。剧院下设一团(男女合演)、二团(女子越剧,又称红楼剧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业务办公室。

1978年底,上海国泰越剧团在原邵庄越剧团的基础上,吸收了原春泥、初心、青山越剧团的部分人员,组建为卢湾越剧表演队。卢湾越剧团成立于65438年6月+0979年3月,国有。剧组共有80名演员,由(花旦)担任团长,范(编剧)、小(花旦)担任副团长。主要演员有:邵和,老生魏和于,小丑张小乔和单琳莹。主要业务人员有:编剧、徐丽金、乐秀琴,导演贝凡、谢,作曲唐,编导钟美、熊。

剧团成立时,第一场演出就是原创的“少年强”剧目《玉簪》。截止1992,已上演大型剧目42部,包括张云霞代表作《春草》、《丢西姆的故事》、《李翠英》、《游龙封飞》等。蛯原姫奈岳影等人主演的沉香范,孔雀东南飞,女人钟浪,还有徐派的名剧是我的错,范派的红楼梦,小丑为主的二狮藏宝图。虽然集团经济自负盈亏,但创作态度严谨,注重社会效果。曾自编自演反映书法家王羲之进取好学精神的古装剧《爱与玉鹅》,歌颂亲生母亲如养母般亲的服饰伦理悲喜剧,描写台湾省同胞渴望回归祖国的大型现代戏《相思病》。8月,1982,小和邵应邀参加香港市政局举办的首届中国戏曲节,与香港歌剧院同台演出《打情骂俏》。8月,1984,邀请部分演职人员以《沉香迷》《真假王子》再次赴港参加演出。上届副团长为温钟山、范·,、小为名誉团长。1995 65438+10月,剧团并入国泰文化经济发展公司,更名为国泰越剧团。

靖安越剧团成立于1980年6月。前身为原合作越剧团,属于国有性质。团长齐亚贤,副团长毕春芳。剧团成立时吸收了部分其他剧团的演职人员,将1962静安戏曲学校越剧班毕业的周、朱竹芬、、于红等人员调回剧团,创作人员洪峰、、金峰、等也陆续调回,基本保持了原合作越剧团的艺术实力。青团成立后,除合作剧团的优秀剧目外,还新编了《光绪皇帝》、《翡翠蜻蜓》、《油子推销员》、《花为媒》、《教师日记》等古装剧和现代戏。1981,杰德获得作曲奖(何作曲)和表演奖,获得表演奖,周、朱竹芬获得青年演员奖。为了培养接班人,1980年冬天,剧团招收了16岁左右的初中女生,送到上海戏曲学校培训一年多。回到剧团后,他们作为新生力量走上舞台,其中金晶(齐派花旦)和董贝芬(毕派萧声)已成为剧团的后起之秀。金晶还在1984获得了首届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三等奖。1986,、周、荣获全国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优秀演员奖。在1985和1994两次受邀到香港参加戏曲节。祁亚先和毕春芳退休后,他们的继任者是和张。

虹口越剧团成立于1979,现有演员70人。前身为费明粤剧团和东风粤剧团。1979年2月,以虹口区越剧表演队的名义,开始了《见姨妈送塔》等演出和《九斤姑娘》等折子戏演出。主要演员有卢锦娟、朱、肖一峰(特邀)、尹、丁、华、、张蓓丽、程心如、卢素梅、王梅芳、刘黎明、老同学沈爱莲、刘艳芳、孙菊琴、小丑何笑笑、钱飞鹰等。主要业务人员有:编剧谢胜、导演谢红林、作曲金佳、潘祖德()、梁国祥、编导陈碧华、吴国良。同年6月起,演出《狸猫换太子》、《绣花鞋坠云中》、《山河情缘》、《寻妻》等。1979年6月至10年6月,定名为虹口越剧团,国有,首次由李明担任团长。后来,殷派传人和编剧应邀参加。区政府特邀尹桂芳为艺术团艺术顾问,昆曲前辈郑传健、上海戏剧学院舞美教授徐曲为艺术总监。1982年春,《沙漠王子》在中国剧场和群众剧场编曲演出,连续演出60场,观众84079人。为了让尹小芳在表演的同时传播这个故事,他后来出演了《张宇煮海》和《浪子成龙》等剧。虹口越剧团注重人才培养。1982年底,青年演员萧雅、韩婷婷、王小鹰等。从上海戏曲学校培训班毕业后回到团里,在前辈的传递中脱颖而出。在1984、1986、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展演大奖赛和1988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选中,以及上海青年演员演唱会上,多次获奖,成为越剧界的新秀。从1985的夏天开始,他们挑起大梁,成为剧团的顶梁柱。1989 65438+10月,应邀赴港参加葵青区第二届艺术节交流演出。专门打击殷派,韩婷婷师从范派。除了各自对体裁艺术的传承,先后演出了《沙漠王子》《梁祝》等优秀剧目,排演了《根据莎翁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永远》和《根据琼瑶原著改编的《一枝梅》等剧目,在观众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萧雅和韩婷婷分别表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歌唱艺术,受到观众的好评。韩婷婷获得第四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和男主角奖。1994、1996年与上海电视台合拍四部电视剧《蝴蝶的传说》和三部电视剧《金鹿曲》。截至1994,剧团已演出大型剧目40余部,其中《沙漠王子》《寻妻》分别由三代演出,既保留了剧目,又培养了人才。历任领导人有王均全、和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