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青岛市地理生物考试大纲。
第1章疆域辽阔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2.从大陆和海洋的位置来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方少数位于热带,没有寒带。4.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5.中国陆地边界长达两万多公里,有15个邻国。6.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有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7.从北到南,中国的沿海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8.渤海有中国最大的盐田路畅盐田,东海有中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10,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11,中国总人口为1295亿,其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12、为了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3,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人口密度高,尤其是东南沿海;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4,中国的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15,中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16.在中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壮族人口最多。17,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最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18人住宅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20.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西部地形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22.第一步青藏高原位于西南,平均海拔4000多米,被称为世界屋脊。23.第一、二级台阶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台阶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24.四大高原分别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这里没有植被覆盖,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无边,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分布广泛,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27.开发山区,要特别重视生态环境建设。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29.在冬天,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差别很大。夏天,大部分地方气温普遍较高。10月30,65438±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31.冬天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天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32.重庆、武汉、南京是中国所谓的“三大火炉”。33.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34.中国从北到南分为五个温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高原气候区,地势高,气候寒冷,面积广大。35.中国年降水量总的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中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37.一个地方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反映了那里气候的湿度。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基于气候的干湿程度。中国的四大干湿区是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39.中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风40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巴颜喀拉、冈底斯。42.季风气候最大的好处是雨热同期,但会带来寒潮、水旱、台风等一些灾害性天气。43.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主要来自昆仑山和天山的冰雪融水。流出河流,如长江,主要来自自然降水。44.世界上最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45.巴颜喀拉,黄河的发源地,流入渤海。46.宁夏平原有“上有江南”的美誉。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线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是金梦。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49.黄河流经中游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因为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流入东海。是中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被誉为“水宝库”和“黄金水道”。51,宜昌,长江上中游分界线,湖口,中下游分界线。52.长江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宜宾市以下四季均可通航。53.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是该河段的治理措施,即削弯取直。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大源头是宜昌以上的主要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以及北部的汉江。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合理利用并加以保护和培育,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珍惜和节约。56.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57.土地资源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利用状况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少,各类土地资源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少,林地多,难以利用的土地不足,特别是后备土地资源与人和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59.中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人为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乱占耕地。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62.地球上的水,海水占97%,淡水资源占2.5%。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大部分是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是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64.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如果按人均计算,只有65438+世界平均水平的0/4。65.在时间分配上,降水集中在夏季,冬春季较少。采取措施有效调节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修建水库;66.从空间分布上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尤其是华北和西北地区,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缺水。解决不同地区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跨流域调水。67.南水北调工程是从长江水系调水到缺水严重的华北和西北地区。鉴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节约用水尤为重要。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是交通。70.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米市”分别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71.在各种运输线路中,铁路运输是中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穿过西藏省的铁路是青藏铁路。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多为少量空运。73.容易损坏或变质的货物大多通过公路运输。74、大宗重货、长途运输,一般选择水路运输、铁路运输。75.农业生产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76.农业是支撑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发展的基础产业。77.天然草原广泛分布于西部地区,我国有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四大牧区。78.林业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淡水渔业最容易到达的地区。79.粮食作物中的稻麦公告呈现出“南稻北麦”的格局。80.油料生产形成了两大产区: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81,糖料作物呈现明显的“陇南北甜”分布特征。82.棉花生产主要在北方,形成三大棉区:南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84.北京中关村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科技试验区。85、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征1。在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占很大比例。2。在销售收入中,研发费用占很大比重,3。产品更新快。86、高科技生产是以电子和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征。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1.中国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势?P3 2。你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了解多少?P17 3。地形对中国的气候、河流流向、东西交通有什么影响?P23 4。上中下游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治理黄河洪水?5.中国的气候有什么特点?6.山区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P30 7。不同的温区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P34 8。干湿地区不同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P37 9。评价中国土地资源的优劣?P67 10,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105 11。「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应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地理条件是什么?P107 12。高新技术产业有什么特点?P113 13,自行总结本期重要地图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