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五洲矿业有限公司杨珊分公司中村钒矿
中村钒矿西起山阳县中村镇苏峪沟,东至丹凤县竹岭关石槽沟。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80米,远景储量近300万吨(五氧化二钒),潜在经济价值数千亿元。因市场价格剧烈变动,生产资金严重不足,1995建设的中村钒矿暂停拍卖。为了尽快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更好地发展陕西有色金属工业,在省委、省政府及各级领导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公司于2004年9月3日依法拍卖后取得了杨珊钒矿的合法资产,为振兴陕西有色金属工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推动杨珊钒矿早日复产,我们在取得杨珊钒矿合法资产后的一周内,抽调了一批强有力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业务骨干,成立了陕西五洲矿业有限公司杨珊分公司,并立即开始开展矿山复产工作。杨珊钒矿停产近五年,井下开拓和采矿系统大多受损;生产设备陈旧老化,管道腐蚀损坏;电力不通,道路不通,矿山秩序非常混乱。恢复生产的工作十分困难,任务十分艰巨。面对矿山现状,公司在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发扬“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勤俭高效”的优良作风,公司全体员工奋战48个日夜,使停产多年的矿山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焕发了生机。
2005年,全体员工抓住钒价市场上涨的机遇,严格管理生产,克服各种困难,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各项指标取得了中村钒矿建设以来的最好成绩,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收回全部投资,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实现了达产、达标、增效的目标。同时,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和扩建工作,为公司稳定和扩大生产创造了条件。
2006年,公司以生产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以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为途径,扩大产量,提高技术指标,降低成本,通过规模经济,消化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不利影响,提高技术指标,降低生产成本。全年加工矿石20.4万吨,生产红钒1.593吨,为年度计划的1.38.5 %,同比增长33%。选冶回收率765,438+0.36%,比计划高3.36个百分点,比2005年同期高2.865,438+0个百分点。年销售收入654.38+0.4亿元,利润365.438+0.0593万元。目前生产均衡,工艺指标稳定,工人操作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整体工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