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像美国YC那样的孵化器吗?
近年来,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阶段不断向前推进,其中孵化器在筛选优质早期项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于在孵企业来说,在获得资金支持的同时,还可以获得风险投资机构更多种类的增值服务。
“创投+孵化”的模式已经在全国多地铺开。这种模式与单纯的孵化器相比有什么特点?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165438+10月23日,第十届中国中部(湖北)创业投资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小村资本合伙人、故事孵化器创始人梅先生参加了题为“投资+孵化”的圆桌讨论。以下是他观点的摘要:
小村资本合伙人、故事孵化器创始人梅宸妃(左四)出席活动。
问:YC是美国最大、最著名的孵化器,催生了airbnb等众多独角兽企业。中国有YC吗?如果没有,为什么没有?
梅宸妃:YC非常有趣。YC每个项目投资65438美元+70万美元。如果创始项目有三个人,就是1.1000;四个人的话就是1.1000 +3000美元,最高1.1000美元。也就是说创始团队不超过5个,平均1.7万。综上所述,其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小额大批量。据统计,YC第一阶段投资了100多个项目。
为什么中国还没有出现类似YC的孵化器?在我看来,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们不了解YC的本质,它本质上是一个投资机构。自2014以来,中国涌现了大量孵化器和所谓的众创空间。每个人都在说“我想成为国内的YC”,但现实是许多人不理解YC在做什么。
国内做孵化器的同行,主要强调办公场地、服务、投资;但是YC是“特殊的”。首先,它没有空间。它做投资,每个项目的投入也是最少的;如果需要帮助,可以申请所谓的创始人或者导师时间给你提供资源对接,之后就没有了。与国内孵化器提供的服务相比,这种服务表面上看起来毫无竞争力,但YC已经成为美国最大、最持久的孵化器。这就需要国内的孵化同仁共同思考:孵化器的本质是什么?怎么做比较好。
我想强调的另一点是时间。YC今年应该是11,成长为现在的样子花了不少时间。国内孵化器乃至创投行业的兴起只是近几年的事情,整个市场需要回归本质,更加耐心的去做。不可能想到今年做孵化器,明年就变成国内的YC。
总之,如果我们想在不久的将来看到国内版的YC,我们必须不断地观察别人做了什么,我们也必须有耐心。无论是投资还是孵化,急功近利对我们都没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