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社会责任是矿山企业推进和谐矿区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矿山企业是构建和谐矿区的主体。

矿山企业是和谐矿区建设的主力军。在和谐矿区建设中,企业是“引擎”,关掉“引擎”,一切都将失去。可持续和谐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矿山企业没有收入什么都做不了。因此,我们必须对矿山企业在和谐矿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矿山企业可以通过共建当地社区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不断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地方政府要为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引导企业在实现发展、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参与回馈社会,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做好“企业公民”。同时,要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防止“社会责任”的膨胀和变异。

(二)矿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对矿区和谐负责。

矿产资源的开发必然伴随着地质地貌、生态环境和社区生产生活的扰动。随着矿业的快速发展,开发扰动更加强烈。在一些资源富集地区,存在“资源被拿走,污染被留下,财富被拿走,贫困被留下,一地被开采,一方被破坏”等短期行为和不负责任的现象,引发环境问题、安全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矛盾纠纷和利益分配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缓解和弥补扰动对矿区及周边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企业通过环境修复、生态重建、促进就业、发展援助等方式,主动减轻损害和损失,帮助改善社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矿业企业主要是而且曾经都是国有企业。很多地方形成了以矿山为基础的具有医院、学校、公共安全、养老等功能的小规模社团或特色矿镇。他们的存在长期以来扮演着多重角色,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即使在矿业市场化和主体多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矿业企业所在地区也普遍难以避免对社区的直接影响。从数量上看,我国有设市的矿业城市178个,无设市的矿业城镇246个,总人口3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2.6%。依靠靠矿生存的人和产业,甚至成为一个地方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矿山企业对周边社区和居民的关心和帮助,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