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才企业简介

临沂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罐头和速冻食品生产、销售和国际贸易为一体的中型民营企业。在成都、滨州、平邑、地方设有四个分公司,在济南、青岛、临沂设有三个办事处。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占地面积88000平方米,拥有员工2100多人。拥有18条国内先进的果蔬罐头生产线和2条速冻生产线,主要生产各类果蔬罐头和速冻食品,年生产加工能力5万吨。是山东省最大的果蔬罐头生产企业。

2006年,公司被农业部评为“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200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罐头企业”,2008年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临沂市“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十大出口企业”。

近两年,公司投资15万元,扩建生产车间4800平方米,仓库12600平方米,配套5000吨恒温仓库和速冻生产车间。安置下岗职工75人、高校毕业生286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1.200余人,有效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公司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水果、蔬菜、食用菌种植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标准化黄桃生产基地7000亩、草莓生产基地3000亩、黄梨生产基地4000亩,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秉承“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先后通过了ISO9001、HACCP、BRC、IFS等多项国际认证。,实现了质量管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目前是中国同行业国际认证最多的企业。产品深受国内外新老客户的好评,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8年,公司生产罐头42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出口创汇4200万美元,上缴税金16万元,支付工人工资2350万元。

寒暑交流,春华秋实。短短20年,康发公司在刘新才的精心经营下,已经从当年的家庭作坊发展成为“中国十大罐头企业”。短短20年,刘新才用坚韧把梦想变成了现实。康发公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刘新才收获了成功和喜悦,也尝到了创业的艰辛。

有志者事竟成。

临沂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前身为康发食品厂,成立于1989。康发公司主要生产水果罐头、食用菌罐头、蔬菜罐头三大系列。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工厂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标准化制罐企业。刘新才开创了一条具有康发特色的企业发展之路。

1980年,刚刚初中毕业的刘新才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带着梦想踏上了新的人生旅程。80年代是一个户口壁垒很高的时代,农村人很难跳出农村大门进入城市。当他没能考上,没能当兵,没能当工人,只好在父母的安排下当了学徒,当了木匠。一项研究持续了两年。那些年,虽然有些手艺在农村特别吃香,但当木匠并不是刘新才的志向。这个行业与他的理想相去甚远。为了梦想,年仅18岁的刘新才突破世俗观念,不顾父母坚决反对,毅然离开木匠挑担,带着东借西借的1000元,投身五金杂货生意。

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刘新才骑着自行车到50多公里外的临沂,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条件下进货。往返100多公里。因为去临沂一次不容易,刘新才托运的货物比较多,导致自行车超载,爆胎、辐条断裂的情况经常发生。凭着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性格,刘新才的生意蒸蒸日上。几年后,他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刘新才并不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他的脑子里并没有构想出无忧无虑的小康生活。我富了,如何让更多的沂蒙人富起来?如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多做贡献?随着资金的不断积累,他把目光投向了更高更远更广阔的市场。

刘新才的家乡盛产水果。1988的秋天,他看着家乡的山楂和苹果,突发奇想。他能在水果上做文章吗?经过几年在商界的奔波,他对商业信息非常敏感。听说当地镇上有人开了罐头厂,开始加工水果罐头。他觉得机会来了。经过几年的经营,他的市场意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得到了锤炼,他首先考虑的就是市场。

枣庄,济南,河北,山西,刘新才,经过他们的展会,可以说对这些地区的罐头市场了如指掌。他发现市场上的罐头特别受欢迎,但大部分产品来自江南。北方产量少,大部分是国企,市场竞争力比较差。于是,一个全新的职业发展宏伟计划从他心中勾勒出来:办一家水果罐头加工厂,对当地水果进行深加工。

看着遍地的水果,凭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几年的商品经营经验,刘新才下定决心,他誓要有所作为!

办工厂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办厂需要资金、场地、设备、技术、员工等等。只有初中学历的他,从那以后就一直在徒劳地盘算着如何办厂,并竭尽全力研究罐头生产的技术。他摘了山楂,买了糖,装罐。他试了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一切都有了回报。最后,他在反复实验中掌握了罐头制作的技巧,熟悉了罐头的制作流程,成功制作了自己的第一批罐头。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产品,他心里忐忑不安,他还没卖出去。我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结果。在家人和村民的期待中,刘新才带着他的第一批产品来到了枣庄。当时正好赶上山东省食品卫生稽查队来枣庄检查食品卫生。他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刘新才的罐头产品进行检验。经检测,该罐头在卫生、质量、含糖量、计量等方面均符合国家标准。听到这个结果,刘新才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喜悦。他很清楚自己的第一批产品通过测试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这取决于你如何克服它们。”在公司的发展中,刘新才克服种种困难,用最少的资金、最短的时间解决了厂房、设备等问题。1989年秋,他投资8万元,创办了平邑康发食品厂,员工50人。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信誉是管理的基础。凭着刘新才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和对顾客的真诚相待,他的罐头产品很快在枣庄打开了市场,销量逐日飙升,成为当时市场的主力军。

没有顺畅的市场,创业之路一直都是坎坷曲折的。就在刘新才甩开膀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遇到了银根紧缩、整体市场疲软、产品滞销等一系列经营问题,导致产品积压、货款拖欠。刚踏上正规的康发食品厂,一下子积压了5万多元的产品,拖欠货款4万多元。这一切都让刘新才措手不及。

面对困难,在如此极为不利的市场形势下,刘新才没有退缩,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维护老客户,开拓新市场。为了树立信誉,盘活资金,支付员工工资,刘新才将库存的产品全部以低于成本20美分的价格卖给了一家滨州商户,造成直接损失一万多元。但他保持了难得的声誉,为自己和他的小厂赢得了声誉。

困难是暂时的。刘新才凭着自己的聪明度过了难关,康发食品厂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经历了市场的大起大落,刘新才意识到,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否则很难在波涛汹涌的市场大潮中生存和发展。为了使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刘新才在产品开发和包装上下足了功夫,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更换品种,使康发产品走向东北、天津、江苏等省市市场。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效益成倍增长,规模逐步扩大,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1998年5月,临沂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成立,投资300万元,建成当地第一家出口食品生产车间,开启了当地城镇出口罐头食品的新纪元。国外市场产品供应不足。“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过无数次的锤炼,公司已经走向了经济的良性循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刘新才抓住机遇,于2001投资45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罐头食品年加工能力达到4000吨。此后,该公司投资3000万元,扩建生产车间4800平方米,仓库22600平方米,配套5000吨恒温箱和速冻生产车间,员工人数达到2000多人,年加工能力近6万吨。

尤其是人才推动大企业。

人才是企业发展和运营的主要动力。从企业一开始,刘新才就把适合自己发展的不同学历的人视为企业的人才。他们知道,即使有最好的厂房设备,再多的资源优势,没有技术,缺乏科技含量,也无法在市场上立足。要有技术,关键是要有人才。用他的话说,“我们不仅仅是看学历,更关注你在同一份工作中的专业性。如果你精通,你就是专家。”多年来,刘新才一直坚持这一思路,广泛网罗人才,聘请罐头食品行业的专家在其公司担任要职,负责产品的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他积极联系高校,从高校招聘大中专学生到公司工作。每年组织公司全体员工进行集中培训,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并邀请专家到公司授课。公司领导带头学习,迅速充实、更新专业知识,提高管理水平,成为活跃在生产一线的专家。同时,他们也为员工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员工自学。有60多名员工通过自学考上了技师、本科、国家公务员。投资300万元建设了员工公寓,并为公司全体员工办理了综合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使员工享受最低月薪,享受年薪。在工人文化建设方面,先后投入50多万元建设了健身活动中心、篮球场、KTV文化中心,定期举办娱乐、知识竞赛等活动,活跃了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刘新才指示管理者坚持员工教育、利益驱动和情感投入相结合。在用人管理上,对企业的一切贡献都是试金石。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奖勤罚懒,多劳多得。针对刘新才的生产车间,他提出了“每天先进,每月有奖金”的奖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刘新才要求管理者把员工当亲人,对犯错误的员工进行说服教育,不要把罚款作为约束手段。如今,每一个在康发工作的人都深深感受到公司把事业放在第一位、人才放在第一位的浓厚氛围。全体员工自觉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工作热情特别高。全体员工形成了“康发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可以说,培养精忠智的人才,聚集齐新合作的人气,是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严抓质量,确保安全。

“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必须从源头抓起。“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刘新才每次中层会议都这么严格。刘新才非常重视原料基地的建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紧密和半紧密的基础。公司派技术人员到基地进行种植和管理指导;其次,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管理模式。合作社按照公司产品的要求对农户进行全面管理,派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全面技术跟踪,全部推行有机种植,实行田间档案管理,成立基础部,建立了一套康发农药残留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杜绝了农药残留,保证了食品安全,成为真正的生态安全食品。

安全的食品需要现代化的设备来保证:由于国际市场对罐头食品的质量和农药残留、异物的控制要求非常严格,刘新才亲自联系了美国进口的气象色谱仪,654.38+0.2万元。有了这个仪器,可以检测原料进厂前的农药残留,防止农药残留超标的果蔬进厂。同时,我们引进国际先进的x光机、食品异物检测仪等设备对产品进行检测。通过对农药残留、重金属、抗生素的检测,加强对基地农民的科学指导,严格控制剧毒农药的使用,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的规定进行生产加工,实行质量和客户投诉一票否决制,提高了客户和消费者的满意度,不断稳定国际市场。

为了完善管理市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公司有意识地开展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部、生产部、车间班组三级质检体系,在每个生产环节安装监控系统,严格监控产品的生产过程。整个过程形成了严密的质量管理网络,保证了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HACCP认证、IFS认证、英国零售商BRC认证,成为山东省最具国际认证的出口企业。康发食品已成为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畅销产品,受到国外客商的高度评价。

可持续发展会桑梓

“在公司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刘新才说。刘新才在发展公司的同时,非常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创建节约型、环保型企业的原则。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康发公司在周边乡镇发展了7000亩标准化黄桃生产基地、3000亩草莓生产基地、4000亩黄梨生产基地。真正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了当地农村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康发公司在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方面走在同行业前列,采用节能锅炉,在锅炉上安装水磨脱硫设备,解决燃煤后的大气污染问题。2007年底,在原有日处理污水1,000立方米的基础上,刘新才又投资1.2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4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采用了国内最新、最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使污水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平邑县是中国罐头生产大县,年加工各类水果6543.8+0.2亿公斤,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水果加工后的果皮等垃圾污染现象一直困扰着罐头企业的发展。其中,数十家小罐头厂因污水排放不达标而停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新才四处奔走,多方打听,寻找水果加工废弃物的生态环保处理技术。通过与国家林业局、中国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蚯蚓养殖减少了果皮对环境的污染,并通过生物分解产生有机肥。通过刘新才两年的努力,利用水果下脚料养殖蚯蚓的技术获得了成功,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

热爱公益事业是刘新才和他的康发公司社会责任的又一具体体现。“5.12”四川大地震后,刘新才彻夜难眠,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他首先想到的是灾区人民的粮食和物资短缺,基本生活无法保障。于是他命令全厂职工连夜加班,制作一批罐头,迅速运往灾区。这次运往灾区的20多万元罐头全部按照出口标准生产,保证了质量和安全。随后,他号召公司员工积极捐款。他说:“我们不能亲自去救灾第一线,也不能亲自去帮助那些正在面临灾难的人们,但无论相隔多远,我们都要尽最大努力帮助灾区人民摆脱眼前的困难,帮助他们重建美好的家园。”

刘新才虽然有钱,但他始终践行着党员和NPC代表的光荣职责。每年都会以送温暖工程的形式,对一些困难职工家庭的失学儿童进行帮扶。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响应镇政府的号召。铺路、架桥、建广场总是很慷慨。1998在抗洪救灾活动中受到上级表彰。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刘新才依靠企业家非凡的勇气、毅力和恒心,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履行了经济责任,为沂蒙山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刘新才和他的康发人,正以不屈的斗志、不屈的沂蒙脊梁、不屈的沂蒙精神,书写着更加辉煌的创业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