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创新板和新三板有什么异同,会有什么影响?

今天我来分析一下上海科技创新板和新三板的异同,会有哪些影响?希望能帮到你。为充分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技创新板,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01今天最受关注的创投资讯是什么?即将在上交所设立的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在这里,我从风险投资的角度和大家谈谈学位对创业的积极影响。

首先,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立体的漏斗形状。能上市的也就那么几家(3000多家),加上新三板和区域性产权交易所,也就65438+万,但我们的企业估计也就几千万。因此,顶层资本市场(a股主板)将陆续设计和延伸。比如今天说的科技创新板,就是为公司这方面的资金需求服务的。

第二,丰富融资渠道,增加企业融资机会。现阶段,IPO、定增、并购等主流融资形式越来越难。近几年估计有上万家早期创业公司不止一次融资,大部分不具备IPO定增并购的条件。

这时候有一些相对优质的企业,他们的股权也相对有价值。此时,就需要一个股权流动的载体。这些企业大多属于互联网和科技领域,也是科技创新板的核心目标企业。

因为这些企业比较早,数据表现比较不完善,所以借助?注册制?解决登陆科技创新板问题的方式,也对投资者的眼光和企业诚信有更高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为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和早期投资人的退出做铺垫,让他们可以继续投资下一个早期项目。

第三,据报道,科创板面向尚未进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介于天使轮和A轮融资之间),是对目前主板、新三板、战略新兴板的补充,而不是替代。更倾向于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如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概念领域。

坦率地说,无论是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还是试点注册制,从长远来看都是有利于市场建设的,也是切实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重要一步。

说到科技创新板,是什么?与新三板有何异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首先,科技创新板是中国版的美国纳斯达克,我们还应该参考纳斯达克的成功和制度。这种模式有利于科技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有利于科技企业借助资本市场不断成长,在美国已被证明是成功的。

但显然,这个新市场并不利于当前的新三板。已经陷入几年寒冬的新三板,可能更加难过。未来新三板、科技创新板可能需要重新定位甚至选择。不过,优质的新三板公司多了一个转板渠道是好事。

此外,上海科技创新板建设需要出台更长的时间表,利好当前证券市场。可以看到11.5的中国股市在10.30 am之后掉头向下。这波上涨是否结束,不得而知。

目前市场情绪非常疲软,愿意重新进入股市的资金明显不足。这时候如果快速推出一个新的市场,就会造成资金的分流。甚至杜绝了这波反弹。这对目前的市场非常不利。

但长期来看,上海科创板的推出对宏观经济是一大利好。可以扩大直接融资,刺激科技创新,惠及实体经济;公司上市也有好处。试点注册制,挂牌更方便,门槛更低,时间更快。独角兽不用背井离乡去美国或香港上市。

(作者:东亚财经主编?郭)

03 165438+10月5日,中国领导人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技创新板,并试点注册制。可以看出,科技创新板是最高层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上提出来的,显然是从最高层资本市场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

科技创新板主要针对科技创新型公司,上市标准可能部分参考战略新兴板,实行注册制。

“新三板”市场原指中关村科技园区未上市股份公司为试点转板进入代办股份系统。由于挂牌公司均为高新技术企业,不同于原转板系统的摘牌公司和原STAQ、网系统的挂牌公司,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新三板”。

目前新三板不再局限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未上市股份公司,也不再局限于天津滨海、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的未上市股份公司,而是面向未上市股份公司的全国性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面向中小企业。

显然新三板的对象更广,科技创新板主要是从事科技型企业。

科技创新板设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扩大直接融资范围,激发科技创新,惠及实体经济;二是让大量想上市但还没上市的公司受益。注册制的推出,上市程序会更加便捷,上市门槛会更低,上市时间会更快;第三,科创板的推出,将是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又一次狂欢盛宴。

当然,这对创业板是不利的。科技创新板的门槛会比创业板低很多,很多公司会选择科技创新板上市。而且会把创业板的整体估值带上一个新台阶。

刚刚看到新闻,为充分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将在上交所设立科技创新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记得去年就有科技创新板的概念,俗称“四新板”,是为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服务的,是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扶持创新型科技企业的产物之一。

科技型企业包括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或政府权威部门认定的科技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包括上海发展的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概念中确立的三类“抓产业”。

科技创新板与新三板的区别属于场外市场,但与新三板不同的是,科技创新板将重点关注尚未进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长潜力、符合相关规范性、科技性和创新性特征的中小企业。

只有一个担心。此时此刻,资本市场仍在苦苦挣扎。开通科创板会达到预期效果吗?

05 ?165438+10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今天,来自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最吸引资本市场关注的消息是,中国政府将在上交所设立科技创新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

但是科技创新板是一个什么样的板呢?董事会在资本市场的定位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市场关注的问题。它和新三板、上交所主板是什么样的关系,很有意思。

提到“科技创新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两三年前上交所推动的“战略新兴板”。当时战略新兴板在上海被明确定位为“创业板”。也属于上海a股市场的组成部分,与深圳的“创业板”争夺上市资源。但“战略新兴板”的筹备工作随后被叫停。然而,上海股市仍然获得了小盘股的发行权。没有“板”,但有“内容”。那么,“科技创新板”是不是又要改名的“战略新兴板”?我的希望是“不”。因为科技创新板要试点注册制。如果科创板是a股的组成部分,那就意味着注册制将在a股试点,对a股市场影响很大。

那么,“科技创新板”和“新三板”是什么关系呢?我个人希望“科技创新板”是新三板的“缩板”,或者说是科技创新企业的“新三板”。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都是科技创新型企业,但同时又不符合a股上市的要求。这些企业在科技创新板上市后,可以在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发展,然后在a股上市,或者被a股公司收购。当然,他们也可以留在科技创新板上市,让科技创新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式“纳斯达克板”。当然,注册制可以在这个“科技创新板”进行试点,为以后a股市场推行注册制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