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优秀的公司不愿意上市?与上市公司相比有哪些优势?
信息披露风险公司在公开市场上市后,需要按照监管的要求,每季度、每年披露与公司经营有关的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公司经营管理如有变化,要及时向监管报告。
监管要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高,这也意味着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战略发展规划受到高度关注,上市公司要及时公布业绩信息。此外,还需要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未来业绩进行预测,聘请律师事务所对公司的法律风险发表意见,这一点也不小。
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运作模式。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财务和战略信息的披露可能会被同行模仿和借鉴,很容易在市场中失去核心竞争力。
股票稀释的风险企业上市后,原有股东的股份会被稀释。管理层在进行投资决策和战略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意见,还要取得大股东的许可,必要时还要征询持有累计多数股份的小股东的建议。
这意味着原股东对其企业的控制力减弱,容易被其他金融从业者收购。
有限投融资风险上市后,《公司法》和《证券法》限制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证券的交易。《公司法》要求高级管理人员向公司申报其所持股份及其变动情况,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股份总数的25%,且其所持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高管和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在六个月内拥有其所持本公司股份的短线交易收益。
因此,对于不缺现金流的企业来说,不上市也没必要按照监管规定按期披露季报和年报。公司管理层在公司的话语权更高,公司高管也可以更自由地进行场外交易投资。
国际非上市企业不上市不是中国的特色。美国也有大量知名企业选择不上市,甚至上市后退市。例如,知名快餐连锁店汉堡王在2006年首次上市后,通过私有化成为一家私营公司。2012年第二次在纽交所上市,但第二次上市不到两年,就通过私有化变成了一家私人公司。像赛百味和彭博这样的公司从未计划上市。
综上所述,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上市只是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阶段性选择。上市可以提供更广泛的融资渠道,但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所以选择上市与否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来安排。两者各有利弊,主要看管理者如何平衡企业发展与上市与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