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集团的发展历程
我生产过微型风扇,探索过医疗器械,甚至尝试过做家具。道路是漫长的...这一艰苦的探索持续了近十年...
1993电风扇厂改制被提上重要改革日程,被列为河南省首批试点企业。65438年2月28日,新乡科隆电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科隆集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科隆走向辉煌的新起点。
从65438到0994,程青峰同志提出了“科隆兴科技,科技兴科隆”的新概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国际“蒙特利尔”和国家CFC替代计划,公司启动了R134a的研究和应用,即无氟蒸发器和冷凝器。同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心实验室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为两种装置的研发和测试提供了最优越的条件。
1995,科隆公司生产的无氟高效冰箱、冰柜全国独家通过国家级签约。产品荣获国家新产品奖。1996投资6000万元的两台装置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国家九五计划。1997年,公司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这标志着公司的全面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技术进步给产品带来了高科技含量、优越的性能和高顾客满意度。除了落户新飞,我们的产品也成为海尔、科龙、美菱、荣事达等顶级品牌之一。而且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跨越了国界,进入了伊莱克斯、三星、三洋、松下、新宝、法国布兰克、美国惠而浦、美国通用电气、以色列伊莱特、意大利圣但尼堡等超一流国际球队。
到2000年底,科隆公司初步实现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的转变。销售收入过亿元,达到1.1亿元。产品产能已超过800万台,是国内最大的龙头企业,世界数一数二。实现了科隆集团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在这一发展阶段,董事长兼总经理程青峰提出的“高技术、高起点、大科研、大市场”的发展战略逐步体现。同时,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结、敬业、拼搏、高效”的企业精神已成为科隆员工的价值标准。“顾客满意是科隆人的唯一追求”,这一市场理念,被员工奉为工作座右铭。“不听你说什么,不看你做什么,只看结果”的干部考核标准被广泛认可。“科隆靠我发展,我靠科隆生活。”员工持股的观念深入人心。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如“548”生产管理模式、“108”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末位淘汰制、现场管理制度和“双推”管理模式等。,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初步形成了具有科隆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个好的企业必须从全球的角度观察市场,制定战略”。“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必须放下思想,树立国际化的理念。”这是董事长兼总经理程青峰在2001公司办公会上对全体高级管理干部提出的要求。同时提出:“要继续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扩大规模,提高自动化程度和竞争力,巩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优势。”以保证公司整体战略的有效实施。他还明确提出了“四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管理模式,并明确指出这种模式五年内不能改变。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科隆人以巨大的精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没有人才,科隆就无法发展。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动力。”程青峰同志经常这样提醒大家。2001以来,引进人才、选拔人才的力度前所未有。从高校引进,从国企挖,从社会招聘。与科研院所、高校强强联手,吸引人才。人才的引进为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很快实现了产业多元化。
2001年,高性能球形氢氧化镍项目经过5年的调研论证,正式启动,被列入国家“863”重点支持项目。当年2月,该产品一次测试成功,实现产业化。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被列为国家“双高一优”计划。
高性能球形氢氧化镍(球形镍)是制造高效大容量镍氢电池的核心材料,所生产的镍氢电池质量由球形镍的质量决定。没有好的球形镍,就没有好的镍氢电池。
目前,电池(蓄电池)行业正面临一场大变革,大部分“传统电池”因为不符合环保要求将被淘汰,如镍镉电池等等。例如,欧盟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对进口镍镉电池征收环境保护税,以限制非环保电池的使用。
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发展,社会对电池的需求与日俱增。由此,新兴环保电池取代传统电池的“更新浪潮”迅速在全球蔓延。
在镍氢电池系列中,市场真正需要的是高性能、大容量的产品,而制造这样的高性能电池必须保证核心材料“高性能球形镍”的质量。科隆的产品就是这种高性能的球形镍。
科隆高性能球形镍打破了镍氢电池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被中国电力工业协会认定为“替代进口”产品。它不仅是许多国内知名品牌电池制造商的首选,而且大量出口,产品供不应求。
2002年,科隆高性能球形镍率先将镍氢电池容量从AA1300mAh提高到AA2400mAh,将全球镍氢电池的档次提升了一个等级,在全球业界引起强烈震动。到了2003年底,在中国科隆的冲击下,许多国外镍制造商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科隆的产品开始引领世界镍氢电池制造的新方向。
在国内,科隆在高端镍氢电池用镍材料的匹配份额上已经占据垄断地位。在国外,日本的三洋,松下等大牌制造商,以及韩俄的制造商已经开始采用科隆的高性能球形镍。
我们不禁回过头来看一点。2000年以前,生产镍氢电池所需的国产高性能球形镍全部依赖进口,国内市场被美国的田中、关西、住友、OMG垄断。当时每吨高性能球形镍的价格高达20 ~ 25万元人民币,而且需要用外汇购买,还要预付三个月(或半年)的货款,所以供应还是很不及时的。
仅仅两三年后,科隆的高性能球形镍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优良的品质和合理的性价比立刻让很多厂家纷纷采用科隆的产品,大大减少了从其他材料厂家采购球形镍。到2003年底,美国OMG、关西、太平洋全面退出中国市场,田中产量也大幅减少。市场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004年,新飞集团在该项目上投资2000万元,成立了新飞科隆电源有限公司..为产品的进一步腾飞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也实现了科隆集团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也是在2001年底,程青峰同志把目光投向了新型气垫带式输送机项目。这是把气垫船和气垫船的工作原理巧妙地移植到输送机(传送带)上的新产品。输送机广泛应用于矿山、港口、电力、水泥、石化、冶金、粮食等国民经济部门,是目前主要的装卸和转运设备。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输送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远洋货轮在深水码头多停留一个小时,就要支付几十万美元的租金。因此,如何加快运输速度,提高装卸效率,成为运输行业的一大课题。
传统的滚筒带式输送机(俗称输送带)摩擦力大、磨损快、噪声污染严重、使用寿命短、输送效率低、单机输送能力小、负载重,无法启动...越来越不符合现代高速输送作业的要求,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严重障碍。
气垫带式输送机采用高科技专利技术,基于空气压力原理,使输送带从基箱处微微膨胀,变直接硬摩擦为悬浮间接软摩擦,从而大大降低摩擦系数和各种阻力,使大吨位、重载的启动成为现实,使输送机的性能发生根本性变化。
气垫输送机承载吨位大、输送能力强、重载启动特性好、性能可靠、节能效果显著、摩擦小、使用寿命长、噪音污染小、维护成本低,不仅大大提高了输送速度和输送效率,而且符合环保节能的高标准,是现代货运大吨位转运和大吨位装卸作业的最佳设备选择。它是传统滚筒输送机的更新换代产品。
经过调研论证,程青峰同志果断决策,毫不犹豫地上马。先把厂房租下来,待开发区科隆高科技产业园建成后,再搬到新址。搬迁后,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产能得到了快速提升。2002年底,为焦作万方铝业公司制造的第一条气垫输送机生产线在公司安装调试成功。
新款气垫输送机是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就引起了轰动,受欢迎程度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期。目前洽谈订单的用户遍布全国,市场情况非常火爆!
2003年6月,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新乡石化机械厂这个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在市委书记、市政府吴市长的亲自关注下,以租赁形式转让给科隆公司。公司注入500万资金,引进科隆的管理机制,半年内只派两个人扭亏为盈。这种国企改革模式的成功运作,为国企改革提供了范本。
冰箱(柜)规模持续扩大,竞争力大幅提升。
2001,10年产360万条充气生产线建成投产。
2002年底,投资10多万元的空调蒸发器和冷凝器生产线投产。2003年2月,另一条同样规模的生产线建成。
在新产品开发方面,科隆公司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新产品层出不穷。技术人员遵循程青峰同志“新产品一定要做成精品”;“研究所不能对新产品说‘不’”,密切与市场的沟通。从5438年6月到2003年10月,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科隆为海尔开发了100多种产品。世界上没有我们做不到的冰箱(柜)蒸发器和冷凝器。我们可以开发用户想要的产品。
为了更贴近市场和用户,从2001不到两年的时间,在青岛高新开发区成立了青岛丰隆电器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建成使科隆公司与海尔、澳柯玛等客户的市场距离为零,2004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将达到6543.8+0.3亿元。随后滁州科隆电器有限公司、广东中山科德隆制冷有限公司相继投产。海尔和澳柯玛满意了,广东科龙高兴了,西门子的领导笑了。
2001为了应对两器市场的激烈竞争,降低成本,抢占市场,增加效益,9月份启动了精密镀铜钢管项目。65438+2月投产,产品部分满足自用需求。然后上马了单层和双层镀铜钢管生产线两条。年生产能力达到8000吨。2004年,热镀锌精密钢管生产线投产。除了自给自足,产品也走向市场。
特别是2003年2月26日,65438年产360万丝管式蒸发器生产线在市开发区科隆高科技园区落成,标志着科隆真正成为全球最大、最具实力的冰箱(柜)蒸发器和冷凝器开发生产基地。
2003+65438年2月28日,公司召开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庆功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齐聚科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会取得了巨大成功。
几年来,“科隆”集团的销售收入每年以35-50%的速度稳步增长,遥遥领先于同行业的其他竞争对手。科隆集团进入了一个更加繁荣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