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可以自己做陀飞轮手表!陀飞轮手表的制作难度是什么?
中国的制表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制表师也在不断优化技术,越来越有诚意,推出了很多好的手表。就连陀飞轮手表都可以自主研发。国内首款两轴立体陀飞轮为太极,搭载北京钟表厂自主设计制造的TB04机芯。“太极”手表有一套陀飞轮组件,可绕两个相互垂直的轴旋转。透过防眩光蓝宝石镜面,你可以欣赏到这款神奇的三维陀飞轮的工作过程。和传统陀飞轮一样,它的主轴绕Z轴旋转一周1分钟。辅助轴沿X轴每7.5分钟旋转一次。
由于陀飞轮同时绕两个相互垂直的轴运行,因此整个陀飞轮组件具有随机滚动的视觉效果。手表有三个独立的表盘,分别显示小时、分钟、日期和累计工作时间。类似于汽车里程表的累计工作时间,在其他手表中很少见到。主刻度盘上方的扇形窗口显示能量。太极的背面也颇具观赏性。透过蓝宝石玻璃,镀金铭文和“朱雀”标记在日内瓦条纹的映衬下熠熠生辉。你可以通过扇形的月窗欣赏月亮的形状。月盘材质为银珐琅,月盘封面材质为18K玫瑰金。
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陀飞轮的结构实现起来有多难,它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旋转框架(陀飞轮的马车)和一个固定支架(陀飞轮的桥)。陀飞轮机构,又称“旋转擒纵机构”,是将擒纵轮、擒纵叉和游丝(统称为“擒纵调速系统”)组合成一个旋转框架。一般这种旋转架每1分钟自转一次(也有4分钟或6分钟自转一次的,但很少)。通过框架的不断旋转,平均每个位置的误差,也就是很多媒体报道的“抵消地球引力带来的误差”。车架重量为0.1g,包括擒纵轮、轮摆、夹板螺丝等70多个零件,总重量为0.3g..
200多年前,钟表的生产技术远没有今天这么先进。当时钟表的生产手段,没有摆轮的自动静平衡仪,也没有机械钟表的仪表校准仪,所以没有办法精确控制摆轮的不平衡,所以钟表的位置误差很大。当时宝玑先生发明制造的陀飞轮表是提高时间精度最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设计思路巧妙,非一般人所能及。从生产技术上看,也是今天的高精尖技术水平。这也是陀飞轮自发明以来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原因。